本文转自公众号:CM公益传播
*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诗歌征集活动由CM公益传播联合《诗刊》社共同发起,自然之友作为公益伙伴提供传播支持,欢迎爱自然、爱诗歌的你参与投稿。
当我们开始以诗人的眼光重新凝视世界,便会发现每一个生命、每一种生活,都是非凡的存在。我们可以以诗为盾,去抵抗岁月的轻薄,去承接意义的厚重。我们不能没有诗歌,我们无法忽视生命。自然里的每一种存在,都值得被讲述和记忆。
为了让更多珍稀物种被认识、关注、保护,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作为支持单位,「CM公益传播」继续携手《诗刊》社发起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在过去的两届活动中,勺嘴鹬、杜鹃红山茶、猪血木、亚洲象、穿山甲、绿海龟等诸多珍稀物种穿越自然生境,跃于纸上,在诗人与诗歌爱好者的簇拥下,在人们内心和思维中占据一席之地,唤起了更多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今年,我们邀您一起再次出发,在万物生长的季节,过一个诗意的春天。
·为什么要为珍稀物种写诗?
在数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甚至更加久远的时候,诗歌就以口头传诵的方式与音乐、舞蹈一起成为人类日常的一部分。那时候,诗歌与自然是十分和谐的整体,人们在祭祀、劳动、庆典中与所有生命共舞,相互守护。但随着人类出现了许多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人们对自然与生命少了许多敬畏,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许多曾经热烈而自由的物种,已经或即将变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表明,近100万物种(约占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四分之一)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有面临灭绝的风险。在我们周围或远方,越来越多的物种,或将悄然退场。
在人与自然之间,裂缝愈发密集,这些裂缝割裂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感受,也割裂了关注与保护。我们希望诗歌能够使人与自然形成更加紧密而浪漫的连接,让珍稀物种及其生境被认识、被关注。只有更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如何共同奔赴“诗意生活”?
您可以创作投稿,贡献才思,自在表达。
线上互创丨参与诗歌征集活动
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厦门植物园专场诗歌征集活动于4月20日-6月5日进行。在此期间,我们诚邀您以珍稀物种名称作为诗歌标题创作诗歌,共赴一场诗歌的盛宴,人与自然的共舞。
为了让更多的才思被阅读与鉴赏,我们今年改变了投稿方式——不再以传统的邮件方式接受投稿,而是将投稿阵地转为线上H5专题网页。所有投稿人及网友读者,都可通过H5专题页创作投稿,浏览他人作品,并转发分享至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网络无远弗届,它能让诗歌的创意与公益的理念散落至更远的地方。
识别二维码,进入诗歌征集H5专题页面
入选作品将有机会在以下场景中展示,包括但不限于:
1.《诗刊》、《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平台刊发展示;
2.「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的线上线下场景展示;
3.热门景点-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内展示;
4.结集成册出版。
微博追光丨与公益传播大使一起发声
一个人的创作里藏着自我的兴发感动,而一群人的传播会把这份诗意渲染至更多的角落。在参与创作投稿的同时,您可以在微博带话题#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发布自己为珍稀物种写的诗歌,或可以分享与动植物相关的诗词。本次主题活动的公益传播大使刘敏涛、贾乃亮、张彬彬、牛骏峰、朱亚文将在微博倾情助阵,一起公益倡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海报
五位公益传播大使还将与第一届活动特邀诗人陈年喜、王计兵、苏笑嫣共同担任有声海报诗歌朗读者,用声音与珍稀物种同频共振。
游玩打卡丨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过春天
我们在呼吁保护珍稀物种的同时,也希望借助表达与自然的力量,治愈都市中的“emo青年”,以诗歌的韵律、潮流的装置抚平内心的褶皱。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携手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厦门市政体育共创与协办系列活动,将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启动诗歌展及多个精心打造的诗歌艺术装置:诗歌任意门、立体书页、万人拼贴诗、诗歌布幔、诗歌挂饰、诗歌朗诵有声海报等。你可读诗、共鸣、摄影与分享。在此休憩,让大脑放飞一会儿,尽可能地发挥与吸收“公园二十分效应”的能量,在自然中疗愈自己。
·在无尽的寻常,共同守护诗意
尽管当下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众多珍稀的物种有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风险。但请相信,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有可能成为改变现状的契机。
在第三届「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活动期间,众多合作伙伴正与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守护之旅,形成了跨界联动与多方共创,汇聚起守护珍稀物种的温暖力量。
公益海报将在多个线下媒介投放,天虹全国7省35城98座购物中心的408块LED屏、电视屏,会将荒野与丛林的蓬勃张力融进川流不息的繁华都市。牧鲸公益助力的全国50座保利影院LED屏,会将自然关怀融入电影场景,实现艺术与自然保护的交织;厦门火车站的公益海报,会借助艺人星光,集聚行色匆匆的路人眼光,唤醒更多人保护珍稀物种的意识。
我们步履不停,也期待所有珍稀物种生生不息。「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项目全年开放合作,期待不同的伙伴加入守护珍稀物种的实践,一起向光而行、同频共振,让诗意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更流淌在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万物的生长,见证着生命的共荣。
项目合作请添加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
识别二维码,添加 ”超凡“微信
·诚意致谢
鸣谢本次主题活动的诸多给力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
丨支持单位丨: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丨共创伙伴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丨协办方丨厦门市政体育
丨支持媒体丨凤凰网公益、华夏时报、社会与公益、凤凰网旅游、微博环保、中国诗歌网;
丨公益伙伴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IUCN中国代表处)、自然之友
丨独家社会化公益传播平台丨微公益
丨爱心伙伴丨天虹、思明作协、牧鲸公益、杨锦斌工作室
最后,我们谨以万物的诗行,致谢所有在时光褶皱中播撒星火的守护者。是你们让消逝风险的鸣叫,在诗行里破土;让低垂的枝桠,终在年轮里舒展成冠。我们相信,让每一粒微光,都成为生命永不落幕的韵脚!
本活动献给
默默为公益付出努力
守护地球家园的智者
我们希望传递公益的火种
点亮无尽黑夜里的灯塔
唤醒更多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守护
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从高山到大海,从雨林到荒漠
从荒野到城市,给岁月以绵长
/关于“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是由「CM公益传播」携手《诗刊》社联合发起,多家机构与媒体参与支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以珍稀物种名称作为诗歌名创作诗歌,为珍稀物种写诗,用诗意点燃善意。后续拟开展更多样化的自然写作主题活动,并通过联合不同领域的企业与机构传播这些诗歌,应用到多种场景。一起认识珍稀物种,守护诗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