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医”遭遇官方文件,是救人还是违规。
一方面是众多患者联合求情,另一方面则是明确的无证行医处罚决定。
有人称他是“现代华佗”,一剂中药治愈无数疑难杂症。
也有人指责他为“江湖术士”,没有资格就敢开设诊所。
可当相关部门关闭他的诊所时,患者们却集体反对,甚至联名上诉表达不满。
这究竟是救人的善举值得表扬,还是违反规定需要惩罚?
黄海涛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为何没有取得行医资格呢?
中医世家出身
黄海涛出生在海南的一个中医世家,家里的长辈都是精通医术的人。从小,他就生活在浓厚的中医氛围中。
别的孩子还在玩耍的时候,9岁的黄海涛已经能够熟练地为家人把脉。
他将小手轻轻搭在手腕上,神情专注,凭借天赋和日常积累的经验,竟然可以察觉到身体的一些基本不适。
10岁时,他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学著作中的基础理论已熟记于心。
11岁那年,黄海涛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独立诊断的机会。
村里一位老人突然生病,呕吐不止,整个人虚弱不堪。当时村里的赤脚医生不在,大家十分焦急。
黄海涛鼓起勇气站出来,认真地为老人诊脉,观察舌苔并询问症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开出了药方。
家人半信半疑地按照药方抓药煎药,老人服用后,病情逐渐好转,精神也慢慢恢复。
这次成功让黄海涛在村里声名鹊起,大家都称他为“小神医”。
之后,来找他看病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也更加勤奋地钻研医术。
一次,邻村的张阿姨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在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依旧没有改善,高昂的费用更是让家庭难以承受。
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张阿姨找到了黄海涛。
黄海涛仔细为张阿姨诊脉,发现了其他医生忽略的症状,经过深思熟虑,他遵循中医理念,从扶正祛邪、滋阴清热入手,开出了药方。
张阿姨按药方服药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直肠癌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为了表示感谢,张阿姨特意制作了一面写有“青云直上”的锦旗送给黄海涛,从此,黄海涛的医术广为人知,附近地区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免费诊疗传佳话
随着求诊患者的增多,黄海涛干脆接手了父亲的诊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在他的诊所门口,一直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免费挂号。
在他看来,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怎么还能向患者多收费呢?
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黄海涛不仅不收药费,还会把自己精心炮制的药材免费赠送给他们。
村里的李大爷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黄海涛知道后,不仅为他免费诊治,还定期送药上门,这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每次提到黄海涛,李大爷总是感动得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海医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对于每一位患者,黄海涛都平等对待,无论对方是穿着朴素的农民还是衣着光鲜的城市居民,在他的诊所里都能得到最耐心的服务。
他始终坚持先来后到的就诊顺序,从不因患者的身份地位而区别对待。有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想通过送红包插队看病,都被黄海涛坚决拒绝。
他常说:“医生要有父母般的心肠,在我眼里只有病人,没有贫富之分。”
不过,黄海涛的善举和高超医术却引起了一些同行的嫉妒和不满。
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心怀不满的同行开始向有关部门举报他无证行医。
起初,监管部门实地调查后,考虑到黄海涛在当地的良好声誉以及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并未对他采取严厉措施。
但随着举报次数的增加,监管部门不得不依法处理。
2016年,一张责令停业的通知贴在了黄海涛诊所的大门上。
诊所关闭,千人请愿
诊所被关停的消息传出后,患者们坐不住了。
那些曾经被黄海涛治愈的患者,那些视他为救命稻草的患者,自发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帮助黄海涛重新获得行医资格。
他们深知,在大医院排队两小时、看病五分钟是常态,而且费用昂贵,而黄海涛的存在正是他们便捷且经济的希望。
于是,文章开头的一幕出现了,上千名患者联名写下请愿书,密密麻麻的签名和红色的手印承载着大家对黄海涛的信任与期待。
他们纷纷为黄海涛辩护:“黄医生治好了我们的病,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医生,为什么不能让他继续行医?”
“要是停止使用黄医生开的药,我根本撑不过三个月!”一位患者情绪激动地拉住工作人员的手臂,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恳求。
面对患者的强烈呼声,执法部门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黄海涛确实无证行医,违反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他的医术和品德却是有目共睹。
面对患者群体的强烈诉求和现实困境,执法部门经过多轮慎重讨论,最终决定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允许黄海涛以挂靠的形式在卫生站执业,但必须定期参加专业能力考核,接受规范化管理。
然而,这一方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黄海涛行医资格的问题,他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自学考证
黄海涛心里明白,要想光明正大地行医,必须考取合法的行医资格证。
于是,他毅然踏上了自学考证的艰难道路。尽管每天都要忙碌看诊,但他从未放弃学习。
那些复杂的医学术语、艰涩的理论知识,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理解。
为了获取学历,他参加了成人自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相应的学历。
随后,他又参加了中医专业考试,最终在2017年成功通过考试,取得了合法行医资格,他的诊所也得以重新开业。
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然而,重新开业后的黄海涛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卫生所的个别工作人员时常对他吃拿卡要,一些村民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也对他进行刁难,甚至设置障碍收费。
更过分的是,卫生部门的个别领导竟向他索贿,遭到拒绝后,便在营业执照年检时故意刁难,设置重重障碍。
面对这些困难,黄海涛没有退缩,也没有妥协。他始终坚守着自己免费行医的初心,哪怕诊所经营艰难,也从未想过放弃。
期间,有不少大老板看中了他的医术,向他抛出高薪橄榄枝,邀请他去大城市高端诊所工作。
但黄海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这里的乡亲们需要我。我不能为了钱就离开他们,我要在这里为穷苦患者服务一辈子。”
民间中医困境
黄海涛的经历实际上反映了众多民间“土郎中”的现状。
在我国,有许多像他这样的民间中医,他们依靠家传医术或多年实践经验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但由于缺乏正规执照,时刻面临被举报、诊所被关停的风险。
他们在传承传统中医技艺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在合法行医与治病救人之间挣扎。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法的实施。
部分省份试点“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这一政策犹如一道曙光,为民间中医带来了合法行医的希望。
黄海涛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备考,希望通过考核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行医资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疗效、资质、传承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民间中医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患者对他们信任有加;另一方面,严格的行医资质要求也是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市场的必要手段。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能让真正有医术的民间中医合法行医,又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对于中医传承,如何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中医事业,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中医的宝贵经验与技艺,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和努力。
结语
黄海涛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依然在那间小小的诊所里,为患者把脉开方,践行着自己的医者仁心。
而他所代表的民间中医群体,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期待着更加光明的未来。他们的命运,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牵动着无数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