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今天在发布会上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多年来,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 我国成功根除了天花,比全球提前近20年实现了无天花病例,已连续30年没有本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 近20年,我国无本土报告的白喉病例
- 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策略,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降幅超90%,保护数千万儿童免受乙肝病毒危害
- 近年来,我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 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持续维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 甲肝、乙脑、流脑等疾病报告发病率也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副司长李筱翠介绍,当前重点推动四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推动动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提质扩容,逐步对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进行优化调整。
- 二是推动各地落实好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
- 三是提升基层专业队伍的服务能力,加快电子预防接种证的应用推广和预防接种信息的跨省共享。
- 四是推动多联多价疫苗、新型疫苗的研发,根据防病的需要和疫苗的需求,引导和指导疫苗的研发应用和成果转化,为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提供支撑。
中疾控专家:延迟接种不影响效果 但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延迟接种疫苗会不会影响疫苗保护效果?万一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中疾控专家在发布会上解答了公众疑问。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相关研究显示,通常情况下延迟接种不会影响保护效果,但是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我们特别强调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的重要性。接种疫苗后,有的儿童会出现一些反应,但绝大多数属于一般反应,一两天后会缓解,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假如说孩子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持续高热或者哭闹,还有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候要及时就医。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