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的一句“百万年薪你配吗?”,毫无疑问又斩获一波流量。



作为乐华老总的杜华,这次和京东合作,在职场类综艺《开播吧!青春采销》当了一回面试官,倒也毫无违和感。

京东采销直播间其实早在2023年双11就火过一波,京东工作人员亲自上阵直播,主打“无达人佣金、无套路、无坑位费”的口号,直播间总观看人数突破3.8亿人次,让京东看到了“采销”的潜力。

这次,京东自己上场。换种职业、换种玩法的《开播吧!青春采销》创意的确亮眼。

但作为一档职场综艺,冷眼还是有些失望,话题大于内容,高大上的口号之下,又是一次走过场的快餐式“刷脸综艺”。



搬到大厂直播间,职场综艺会更好看吗?

《开播吧!青春采销》的节目模式和常见的职场类综艺差不多,12位候选人通过面试、团队合作等各个环节,完成选品、营销和直播等各项采销实战,竞争京东青春采销的百万offer。

但这档节目最乍眼的,就是京东亲自下场培养自己的采销主播团队。

看似理所应当,实则让这档节目完全区别于其他的职场类综艺:《开播吧!青春采销》反映了京东真实的职场需求,有着明确的节目动机



像是其他的职场类综艺,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跃上高阶职场》,它是先有一个职场概念,比如“求职”、“跳槽”,再围绕这个概念去选择行业、公司、求职者,搭建起职场综艺的框架。

这其实要求职场综艺要和求职者保持一个非常近的距离,要可信。否则当职场悬浮,观众很难沉浸在职场的叙事语境里。

比如《令人心动的offer》第六季聚焦香港律政界,本想打造TVB律政剧的叱咤风云,但因为香港的整个法律体系和大陆不一样,大律师与国人熟知的律师也不同,而且法律环境也是英文居多,节目的观看门槛很高,甚至从观众视角来看,嘉宾们不像是会出现在身边的“真人”,而像电视剧里的“角色”。



但《开播吧!青春采销》不一样。

一方面,不管是职综粉还是路人,看着京东的名头大多会进来瞧瞧看。

另一方面,京东也是实打实地想培养采销人才。高薪激励、万人扩招,再加上看得见的京东采销直播间,观众是完全可以看到职场综艺到现实的延伸的。

在此基础上,《开播吧!青春采销》又将职场环境设定在真实的京东大厂,高压的面试和工作环境将“现实感”不断加码

比如在面试环节中,候选人被问及经验不足时谦虚表达“自己会不断学习”,却被杜华质问“京东花百万聘请你是让你来学习?”;又比如经验丰富的博主表达自己“换个平台突破自己”,却被面试官质疑稳定性,直接淘汰。

大厂面试的直击要害和一针见血在节目里一览无余,真实且有代入感,甚至作为“大厂面试必看”出圈热搜不断,作为一档职场新综的确出场漂亮。



强行光环,“青春采销”值得吗?

但拉回内容,虽然节目在动机上明确扎实,但在“青春采销”的概念呈现上却有些架空,承载不了京东的强目标和强输出

首先,这群人为什么要来竞争“青春采销”?

《开播吧!青春采销》最大的噱头是“百万年薪”,那既然以这个噱头作为推动力,那肯定要凸显候选人们的野心和职场竞争力。

但目前来看,候选人们对于职场的诉求多是“追求自我”,比如ROI已经做到1:100的带货主播放弃现有平台从见习生开始做起,反倒和“百万offer”自相矛盾。

当然职场综艺免不了一定程度上的“冠冕堂皇”,但冷眼更希望《开播吧!青春采销》可以更坦诚地表达年轻人对于金钱的欲望,将“现实”做到极致。



除了见习生对“青春采销”的岗位不够有冲劲,节目也没有体现出“青春采销”的含金量

作为一个职场新概念,节目组一定要打出这个概念的亮点。比如,“青春采销”和一般的主播有什么不同?京东为什么重视“青春采销”?为什么“青春采销”能让嘉宾甘愿放弃已有的成就从头来过?

目前,节目组对于这几个问题都只是草草带过,并没有深入去挖掘。

采销是一个“采购+销售”的复合工作岗位,选品能力和营销能力都极为重要,但在节目的面试环节中,面试官更看重的是候选人的直播能力,对于岗位本身的采购能力和销售能力并没有过多的考察。

甚至于在面试的时候标准不明确,实打实有过带货成绩的博主被淘汰,成功通过面试的见习生却在正片中几乎没有面试过程,更让观众对于“青春采销”这个概念一头雾水。



除此之外,作为一档“升职打怪”的职场综艺,节目也需要凸显职场进阶的仪式感,观众才能切身感受到“青春采销”概念的含金量。

而《开播吧!青春采销》给予面试成功的见习生唯一的仪式感,就是写着“京东采销”四个大字的红马甲。红马甲确实是京东采销的重要标志,但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仪式感其实很难和“百万offer”衔接起来,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职场综艺的爽感。



正因如此,“青春采销”的成长路径,观众也无法清晰地感知

在面试环节和限时选品任务里,我们其实看到了很多压力面和队员争吵的“抓马”场面。

在冷眼看来,职场综艺可以“抓马”,前提是这些“抓马”是为了塑造人物的成长弧光。

但在这些高压场景里,冷眼并没有看到这些冲突带来了人物的哪些闪光点,甚至于面试时见习生们的亮点反而在后续的职场任务里被抹掉了,只剩下了不理智的冲突。



冷眼可以预想到在后续进阶的职场任务里,见习生们肯定会有所提升,但冷眼也不得不提醒的是,《开播吧!青春采销》作为一档微综艺,全片共16期,节目过半才刚刚完成第一个新手任务,未免有些拖沓。

面试时被提及最多、最有看头的直播能力迟迟没有看到,成长点太迟,反而让观众容易失去兴趣。

正是节目为“青春采销”岗位赋予了太多的光环,但没有挖掘出“青春采销”岗位的价值意义,以至于观众并不知道“青春采销”的看点是什么。



缺少“利他性”,这档节目到底给谁看?

其实,甲方下场做综艺并非个例。

比如李佳琦的《所有女生的offer》、章小蕙的《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不管是在内容口碑还是在带货影响力上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电商品牌类综艺的目标虽是带货,但节目受众明确,且有着极强的“利他性”,观众抱着“看一看也不会花钱”的态度,说不定就成为了品牌的潜在用户。

比如《所有女生的offer》就是给李佳琦直播间的消费者看的,通过真实的和甲方砍价的环节,观众不仅能及早得知一年中最低的价格机制,还能在“虐甲方”的环节获得爽感,无形中提升了李佳琦直播间的不可替代性。

《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则是主打女性向,展现章小蕙的个人性格魅力和选品能力,实现小众产品的带货,而员工们策划的一些女性向营销活动更是把情绪价值拉满,塑造了一个“懂产品,更懂消费者”的品牌形象。



而在冷眼看来,《开播吧!青春采销》的内容对受众需求没有针对性。

以“京东采销”为职场切入点,那么首先吸引的就是对采销行业或大厂工作有好奇的人,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应届生。

面试环节确实做的不错,面试官的直接和辛辣,的确能感受到了大厂面试的严苛,但候选人的面试表现却并不匹配,难以像《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何运晨一样成为面霸标准和职场标杆,也让节目对于“大厂面试”的话题讨论仅仅止于“标准严苛”这一层而已。

而节目把职场环境设定在京东大厂,虽然有京东大楼内部的实景以及京东从业者的参与,但只是在京东内部搭了一个空的演播室而已,看不到太多真实员工的真实工作场景,还是有些真空,让冷眼有些遗憾。



除了好奇行业的人,节目另一批受众就是真正在采销行业或在大厂工作的从业者。

他们想看到的是更深入的采销工作流程及大厂培训机制,以及有没有更高阶的专业人士给予职场灵感。

像是《令人心动的offer》里出圈的徐律和刘律,成功的职业榜样不仅赋予了职场综艺清晰的成长线,也为行业提供更多真实可感的业务思路,这是职场综艺除了小白成长线外另一层极为重要的价值。

但在《开播吧!青春采销》中,作为京东代表出场的Frank,却很可惜地没有过多地参与采销业务里,没有在他的身上看到京东更多的亮点,仅仅是作为面试官的功能性角色而已。



正因如此,《开播吧!青春采销》作为一档职场综艺的“利他性”不够充分

一方面,商品种草性不足。

不管是为明星嘉宾选品的团队考验中,还是前往原产地溯源的分组汇报中,节目里的选品还是集中在3C数码和食品百货类,且缺少砍价机制,让最能实现商品种草的环节过于普通以至于没有亮点,无法体现“全球购”的品牌价值。



另一方面,情绪价值给得不够。

《开播吧!青春采销》既然是乐华和京东的合作,那完全可以在商业活动策划的过程和主题上用好这些艺人,设计一些更具有年轻人共鸣的活动。在冷眼看来,艺人作为小组“第七人”参与到创意短视频的拍摄甚至拉票的环节,创意十分亮眼,但可惜的是,艺人的自我表达太少了。

除了让艺人代替节目组给见习生们提需求、做评价,艺人们也可以在实地观察见习生工作的时候承担起“观察室”的角色,作为“消费者”的嘴替,弥补观看门槛,输出情绪价值。



虽然说,《开播吧!青春采销》是一档微综艺,达不到S级综艺的内容体量。但正因如此,节目才更需要明确一个点,明晰整个故事线,最大程度抓住观众。

目前的节目在冷眼看来,有点“既要又要”,既想讲好品牌价值,又想立好嘉宾人设,还想展现采销行业,除此之外再让艺人露露脸。

节目出发点是好的,但作为一档职场综艺来说,当叙事扎实,品牌调性和人物魅力自然会在细节里展露出来,远比“硬宣传”来得更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