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郑州西三环的石羊寺村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拆迁。
村民们陆续签字搬迁,唯独郑大爷家的三层小楼孤零零地矗立在规划线上。
这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宅,原本是村里最气派的建筑,却因一场“拆迁”成了噩梦。
01
郑大爷有四个儿子,两个户口迁至城市,两个留守务农。
按政策,只有户籍在村的儿子能分得补偿款,这引发了兄弟间的激烈争吵。
城里的儿子却不甘心“被排除在外”,撺掇父亲在宅旁突击加盖两栋四层楼房,试图通过扩大面积获取更多赔偿。
他们还借款百万,将房屋总面积从300平方米扩建至1000平方米,幻想借此“一步登天”。
没想到,拆迁办的一纸通知击碎了美梦:扩建部分属于违建,不予补偿。
郑家父子拒绝接受现实,坚持要求“一视同仁”,甚至放话:“不给1000万,休想拆房!”
02
当时,南水北调工程工期紧迫,郑州段负责人多次上门协商,反复强调政策底线,甚至提出在合法范围内提高补偿。
但郑家咬定“地理位置关键”,认定工程无法绕开自家地块,态度愈发强硬。
一名参与谈判的工程师回忆:“他们甚至威胁要躺在挖掘机前,工程队被迫停工三个月。”
2012年,经专家评估,工程方决定改道。新线路在郑家宅地旁划出一道U型弯,绕过房屋继续施工。
改道后的郑家陷入尴尬境地:四周土地被垫高十余米,老宅沦为深坑中的“孤岛”,水电全断,出入需攀爬陡峭土坡。
雨季时,雨水倒灌屋内,家具漂浮如舟;冬季寒风裹挟沙尘,窗户玻璃被击出裂痕。郑大爷的老伴还因长期阴冷环境患上风湿,夜里痛得无法入睡。
03
2021年7月,郑州遭遇特大暴雨。深坑瞬间变成蓄水池,洪水漫过二楼窗台,郑家人蜷缩在屋顶等待救援。
消防员用绳索将他们吊离时,郑大爷回头望了一眼浸泡在泥水中的老宅,墙体裂缝如蛛网蔓延,地基已明显倾斜。
两个城里儿子指责留守的兄弟“贪心害全家”,拒绝分担修缮费用;留守的儿子则埋怨父亲“耳根软”,当初不该听信兄弟蛊惑。
曾经热闹的大家族,如今连年夜饭都凑不齐一桌。
更讽刺的是,邻居们早已搬入配套齐全的安置小区。一位搬迁村民叹息:“老郑家原本能分到三套商品房和200多万现金,现在却连片瓦都没保住。”
尾声
202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
曾经的“孤岛”已被杂草覆盖,残垣断壁上依稀可见“誓与老宅共存亡”的褪色标语。
郑大爷寄居在儿子家,偶尔翻出老照片喃喃自语:“要是当年没盖那两栋楼……”
不远处,干渠清水奔涌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