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杨志是四月中旬在他的红色收藏馆里,经一位老师介绍,杨志花费近三千元收藏到新中国一位女海军的史料让我去欣赏,本着对其收藏红色记忆的敬佩,我便认识了他。
今年49岁的杨志看上去是典型的苏北大汉,淳朴厚重,热情似火,一看就是能够相处的人。杨志是江苏省睢宁县官山镇赵山村人,1992年参军入伍,3年军旅生涯退役后,任职官山派出所辅警。部队熔炉淬炼的忠诚信仰,公安基层工作积淀的使命意识,使他始终信念坚定,用心用情守护着红色历史文化。
2000年,杨志响应“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号召,毅然辞职投身红色文化保护事业。二十余载风雨路,倾尽家产为收藏。杨志的足迹遍布苏鲁豫皖巷陌村落、古玩市场与革命故地,现已形成三大收藏板块。
国家记忆工程:收集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时期徽章、证书、文献3000余件,构建起完整的中国革命精神物证链。
睢宁文脉传承:抢救性保护清代至当代地方志、家谱、票证等史料2000余件,其中《睢宁县志》手稿等22件被鉴定为三级文物。
红色艺术典藏:汇聚革命题材书画作品500余幅,涵盖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大师真迹。在文物抢救过程中,杨志展现出令人动容的执着精神。为求购睢宁明代张氏宗谱,三度冒雪赴皖北山村,以诚意打动收藏家;为保全淮海战役某部行军日记,不惜典当房产筹措资金。其“宁减衣食开销,不失历史见证”的收藏理念,使诸多濒临损毁的珍贵史料重焕生机。爱人不知道多少次心疼地抱怨他,咱花那么多钱收藏那些东西到底有啥用呀?可他都是憨厚地笑笑,我就好这一口,对不起啊老婆,让你跟我受委屈了……
杨志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红色文化流动讲堂”,累计开展义务宣讲380余场。自费筹建“杨志红色记忆馆”“家谱文献陈列室”,免费接待参观者2.3万人次,为28个行政村提供族谱修撰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工程。“一馆一室”已成为徐州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新华日报》誉为“苏北民间红色基因库”。被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誉为身边最美退役军人。
收藏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面对未来,杨志——这位孜孜不倦的红色文化“守护者”豪情满怀。“我计划今年内建成200平方米现代化红色文化综合体,打造数字化革命文物数据库,真正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芒……”杨志感慨地说。(刘广金 刘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