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海网报道,近期,岛内舆论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新名词”——“脱中入北”,搅得沸沸扬扬。这一概念,是民进党为了给其“抗中保台”“倚美抗中”的“台独”分裂策略披上一层新外衣,苦心包装和炮制出的“新发明”。追根溯源,这个所谓“新名词”,是来自民进党中常会。当时,岛内一位名为吴介民的学者受邀给赖清德等民进党政客,做关于美国新关税政策“解题与方案”的报告。吴介民在报告中拿出各式各样的数据图表,试图论证台湾地区所谓“脱中入北”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台湾半导体(资料图)
为了获取美方的支持,台当局还主动向美方示好,声称要加大对美投资。尤其是在台积电赴美建厂一事上。不仅如此,赖清德更是不顾外界对其“卖台求荣”的猛烈批评,执意推动台积电将高端生产线转移至美国。有分析称,民进党当局此举不仅不会得到美方的尊重,反而会进一步损害台湾企业和台湾民众的利益。此外,赖清德执意推动“台独”进程,还会使台海紧张局势更加紧绷。
他呼吁岛内民众“吃苦当作吃补”。他说,“全球北方国家”都想争取台湾地区优秀的厂商去投资,“脱中入北”是正确方向。他还说,台湾地区应该利用每一次地缘政治经济变动时刻,推动合适的发展方向。赖清德口中所谓的“全球北方国家”,其实就是在说美国。特朗普此前已经对岛内企业下通牒,要求他们尽快将产业全部转到美国本土,不然就要对其征收巨额关税,而赖清德的这番喊话明显是在顺应特朗普的要求。
但我们要问一句:真的能脱得了吗?台湾地区高度依赖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早已是铁打的现实。去年,台湾地区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达到了1506亿美元。如果没有大陆这个“基本盘”,台湾经济恐怕连外贸顺差都无法维持,更别谈产业竞争力了。赖清德鼓噪要靠“入北”实现经济升级,实则是政治裹挟经济、幻想用地缘对抗的方式实现“脱钩”。但“脱中”根本不可能,“入北”又有谁在等?
台海(资料图)
赖清德之所以敢在台海问题上越来越肆无忌惮,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他把岛内两千多万民众绑架在了“台独”战车上,他用岛内民众的利益来作为赌注,断定大陆不敢对台采取“断然措施”;其次,就是美西方国家一次次地对他释放错误信号,让赖清德觉得“倚外谋独”“以武拒统”的概率大大增加。但是,从本月初解放军举行的围台军演就能看出,现在军演科目越来越多,也就说明越来越趋于实战化。
而在美国到底会不会“出兵”的问题上,美国更是已经表明了态度,美国国防部长提名人科尔比明确表示,台湾回归对美国印太战略是一场灾难,但是美国出兵台湾的收益远高于成本。而美国即便失去台湾,也不会改变美国的全球地位,美国人民的生活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因此一旦台海爆发战争,美国可以在外围提供帮助,而不是参与到战争中去。
台湾地区(资料图)
赖清德当局为了谋“独”,主动出卖台湾核心优势产业,换来的却是美国对台课征高关税,让其着意编造的美台关系假象破灭,“棋子”变“弃子”。赖当局不顾民众利益和产业发展前景,提出对美“大采购大投资讨好方案”,卑躬屈膝、“打左脸送右脸”,这种“跪美卖台”的行径,令人不齿。事实证明,只要两岸和平、同胞一心,就能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共同创造让两岸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民族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