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2日讯(记者 张佩君)4月21日晚,南方科技大学联合新阅阅读成长社群举办“用阅读点亮生命”阅读推广公益活动。此次活动吸引几百名大学生、教师、家长及文化界人士参与,以跨界对话、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旨在探索阅读对个体成长与城市文化的深层意义。
故事与对话:跨越界限的阅读力量
“年阅百本,百炼成钢”,活动邀请新阅阅读成长社群创始人郭琳静Grace以“那些被阅读点亮的生命旅程”为主题发表演讲,从自动化工程编程师到阅读推广演讲者,郭琳静Grace以成长时间为线索,讲述自己从不爱阅读到挑战年阅百本的经历,她认为,读书的意义是当我们在阅读中发现我们的想法和情绪被作者看见了,我们就有了信念和支撑,生活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随后,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登台,讲述他们与阅读相遇、被阅读改变、再通过阅读点亮他人的真实故事。
“我们往往只会忘记被灌输的东西,而不会忘记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从中学被迫退学到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导师,来自金融行业的徐耀权以自身经历鼓励大家主动在满怀科学魅力的书籍中体验生活魅力。
12岁意外残疾的张家瑞,在漆黑封闭的小屋中被《我与地坛》的文字温度击中,“史铁生的身体如此痛苦,灵魂却如此充盈”,找到信心和勇气的张家瑞开始阅读、学习、写作,并出版书籍,到最终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他认为,“是阅读,让我从自卑走向勇敢。”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劲松以“写作与交流”为题,探讨理工科大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从《活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入手,陈教授鼓励学生“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要从阅读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从人生困境到精神觉醒,嘉宾的真实感受引发在场学生共鸣。参加讲座的一位学生表示,“深圳是一座阅读氛围非常浓厚的城市,在这里读书,我感觉很幸福,几位老师的分享深刻又温情,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读书的价值。”
“如何才能做到主动学习?”“如何用最快的办法出版一本书?”“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该以什么形式鼓励他们阅读?”在圆桌对谈环节,四位嘉宾与现场观众围绕“阅读”展开思辨与对话,探讨阅读如何打破认知边界、构建社会联结,现场金句频出。
行动与延续:共读计划点亮未来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7天共读计划”,号召参与者通过共读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实现“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使阅读力量得到延续,让书香从校园蔓延至城市角落。
4月20日,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5》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年阅读量达22本。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阅读的意义愈发复杂而深刻。一方面,信息爆炸与短视频的盛行催生了“碎片化阅读”现象,公众注意力被切割,深度思考能力面临挑战;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虚拟互动加剧了人际疏离,精神孤独感蔓延。活动现场,嘉宾们多次提及阅读的“治愈力”,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对抗社会焦虑、重建精神秩序的工具。深圳作为中国创新引擎,更需以阅读夯实人文根基。
此次活动不仅通过多元形式深化了公众对阅读价值的理解,更以“共读计划”为起点,推动阅读从个体行为转化为城市文化行动。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打造系列品牌活动,助力深圳建设“人人皆读、处处书香”的文明典范。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