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处理校长处理学校,地方教育局没有责任吗?

2025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对河北、河南、江苏一些学校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全国通报,并且把相关的处罚措施也写得非常清楚。

尤其是河北某些中学被摘掉了省级名校的帽子,江苏的重点高中一夜之间摘除了四星级的头衔,河南三所重点中学的校长直接被免职。



我们发现,教育部通报的这些案例,只是侧重于对学校的处理、对校长的处理,而对于学校的主管部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态度。

只是在河南,约谈了洛阳市、信阳市的政府分管同志和教育局主要负责负责同志。注意,只是约谈,没有处理。

对于提前开学违规补课这种问题,如果没有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许可,校长敢擅自做主吗?

至少,教育管理部门是默许的。这种明显违规的行为,教育管理部门不默许,恐怕很难完成操作。

这些被处理的学校为什么提前开学?为什么违规补课?除了说名义上的让孩子们多学一点,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开学,是带动很多方面的经济增长的,包括学校的餐厅,包括学校周边的小卖部等等,一个学校几千人,他们所带来的消费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尤其是不少学校,提前开学、寒暑假补课还是需要收费的。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教育局、学校、校长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可以说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如果学校出成绩,学校的声誉打出去了,校长的功绩有了,教育局的简报上也能有更亮眼的数据。

反之,所有都会受到影响。学校成绩没出来,校长、教育局脸上都不好看。

但现在,教育部的板子来了只打到了校长和学校的头上,显然不合适。

作为主管领导,教育局必须要承担领导责任。教育部的处理措施固然有震慑作用,但是没有打到教育管理部门的头上,恐怕这样的违规行为还会发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