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有一则“五一花100块买票回家”的帖子引起全网群嘲:贫穷,是父母最失败的教育。
博主说,她从开学到现在一直没有回家过,打算五一去买高铁票回家。
本来五一的人流量比较大,高铁票不好抢,她好不容易抢到回家的票还挺高兴的,结果,却被扫兴的父亲狠狠地浇了一头冷水。
就在前天,她告诉父亲她五一假期要回家,而且已经抢到高铁票了。
谁知,她父亲给她来了一句:
“你回来就回来,干嘛非要买高铁票呢?你很有钱吗?你不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吗?”
博主耐心地给父母解释,不是她不想买火车票,而是4月30日的火车票全是已售空,只剩下高铁票回家了。
况且,4月30日早上她还有课,更加赶不上坐火车回家了。
但她父亲依旧怪她是在乱花钱,继续说:
“那你就第二天再回来,着什么急,反正你回来也是玩!
咱们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能省一点就是一点,不要乱花钱,不要回来就要坐高铁,票多贵啊!”
面对父亲这种病态的节俭教育,博主真的非常不理解,她又不是经常坐高铁回家,一个学期也才一次而已,为什么非要节约到骨子里去呢?
后面,不管博主怎么给父亲解释,父亲仍是一句话没听进去。
甚至,还给她发了一张火车票的截图,并说道:
“养你是我们的责任,但是你不能祸害我们啊,话我就说这么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所以,博主就想问:“难道她五一坐高铁回家真的是祸害吗?”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嘲讽道:
“很神奇,这种家庭养出来的小孩怎么会这么恋家呢,我有个同学也是,牙疼她爸让她坚持别在大城市看病,她想回家必须坐火车不能坐高铁,就这样,在临近考研的时候她还回家住了两周,受了一肚子气回来……”
“你家人说的对,你就非要回去一趟你这个所谓的家吗?你必须要长大了。”
“养不起孩子就别生,火车票才46块,高铁票才多少钱啊?一百块都给不了孩子吗?”
你说,作为一个父母,连100块的高铁票都计较的人,怎么能让孩子承担得起大事和大福报呢?
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从来不是父母有没有钱,而是父母的胸怀大不大,格局大不大。
正如俞敏洪曾说的一句话:
“一个在斤斤计较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很难胸怀博大,也很难在一个世俗的家庭里发现一个清纯的孩子。”
深以为然。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父母的哭穷教育,只会对孩子造成很多隐形的伤害与影响。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个视频:
视频中,妈妈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孩子想买一瓶4块钱的饮料,结果却被妈妈拒绝了。
不但被妈妈拒绝了,还无情被狠狠上了一课。
妈妈教育孩子道:
“四块钱一瓶饮料?太贵了,我们可以回家喝白开水,干净又健康。妈妈也不是说不给买,而是你现在还是一个没有赚钱能力的孩子,不能来超市看见什么就想买什么,咱们也要看价格,毕竟咱们的消费水平在那里,咱们不用跟别人比”
为了4块钱,却把孩子的尊严丢在了货架上。
她明明可以教育孩子买东西要看价格,也可以教育孩子要合理消费,但却一直重复让孩子感到自卑的话语。
网上有个男生说:
他一直很渴望能出省旅游,打算在毕业的时候来个毕业游,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于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他便开始计划着攒钱去旅游。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兼职送外卖,目的就是只想用自己的钱去旅游,而不是花父母的。
毕业时,他立马前往湖南长沙旅游,买的是高铁票。
但在回来的时候,他发现飞机票竟然比高铁票便宜,且时间还短,他就买了飞机票。
然后坐飞机回家的路上,他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满心欢喜地和妈妈分享。
结果,妈妈的回复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他感到无比失望。
妈妈看到男生去旅游了,非常扫兴地来了一句:
“你在过富人的生活,爹娘过的地狱的生活”
妈妈的这一句话,直接把他在旅途中遇到的所有开心给全部浇灭了。
他觉得可能是自己不配吧,不配拥有快乐吧。
你说,难道这些父母真的穷到家里掀不开锅吗?
其实,有些家庭并不是真的穷,而是想控制孩子,让孩子变得懂事,让孩子学会节俭,让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掌控在父母手中。
但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哭穷,不是教育,是投毒。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不建议父母哭穷教育?”
其中,评论区有一个高赞回答:
“我们不跟孩子说节俭,因为节俭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匮乏感。
你看,你明明拥有这个消费能力,你就不要去遏制孩子的消费欲望了。
我们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第一次坐飞机,买的是经济舱,然后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坐公务舱?
我们是直接对孩子说,我们的消费能力只能坐经济舱,支付不了公务舱,如果我们的消费能力足以可以支付公务舱,那就可以直接去坐了。
这样孩子就知道,原来不是他不配拥有,而是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这个消费。
所以,当父母不去刻意哭穷,那么等到将来孩子长大了,孩子也不会产生匮乏感的。
有过这样的一个真实事件:
网上有个女孩说,她哥哥因为和同学玩闹,不小心导致对方受伤,去到医院后,得知手术费和住院费加起来是两万八,她哥哥崩溃了。
后面,由于她哥哥觉得家里太穷,付不起这两万八,便选择跳楼自杀了。
可实际上,她家里并不穷,两万八不过是父母的一个月工资而已。
只是从小学开始,她父母一直给她们灌输贫穷思想:
“家里很穷,父母赚钱不容易,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
所以那么多年过去了,她父母一直活在悔恨中,觉得如果不刻意给孩子哭穷就好了。
节俭是好事,但是过度的节俭真的是一场灾难。
贫穷从来不是自卑的根源,因为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贫穷引发的“匮乏感”。
最后,还是那句话: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最坏的教育,并不是物质上的穷养,而是强调对比与差距的优劣,不断提醒孩子“你的境况很糟糕”,这远比穷养更糟糕。
所以,不要刻意穷养孩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自信。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