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与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第一期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专题培训座谈会”在大同举办。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李春林,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方莉、总工程师孙书鹏,江苏东南特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今保,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研究馆员刘宝兰以及来自文物建筑管理单位、文博机构、科研院所、古建园林工程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开幕式。本次会议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标准宣贯”的综合模式,有效推动了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化与实践。
参会领导、专家和代表合影
在开幕式上,李春林会长指出:“传统的文物建筑‘抢救性保护’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预防性保护’是突破‘抢救性保护’困境的关键途径,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全面覆盖、贯穿始终的科学保护体系。”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授课,围绕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技术创新与实践案例、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等,分享了他们在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实操教学环节还选定辽金建筑瑰宝华严寺、善化寺作为实景课堂,重点解析木构建筑保护、彩塑壁画修复等专业技术。
专家授课
实景课堂
会议还特别设置标准宣贯培训专场,由江苏东南特种技术有限公司和东南大学作为主编单位的《文物建筑抢险加固技术规程》和《古城墙修缮加固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通过“条文解读+工程对照”方式完成首轮宣贯培训。该标准体系首次建立文物抢险工程分级响应机制,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标准宣贯专场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预防性保护理念向实操层面的转化,也为加强文物建筑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创新动能。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类似的培训模式今年还将在不同地区举办。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