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20日,美国再次上演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全国性政治抗议行动。从纽约的第五大道到加州的硅谷核心,从中部的俄亥俄田野到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全美50个州同步爆发的“50501运动”如烈火燎原,一日之间将民怨之火烧至白宫门前。超过700场抗议活动遍布全国,目标直指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一系列激进政策。这不仅是一场游行,而是一场针对特朗普“法西斯化统治”的全国性起义。



“50501运动”得名于“50个州、50场抗议、1天”,是一个2025年初迅速崛起的草根组织。其诞生背景是美国社会对特朗普二度执政的极度焦虑。从恢复对联邦机构的系统性削弱,到重启环境保护的全面撤退,再到变本加厉的媒体封锁与移民清洗,这一系列反民主、反公共利益的举措迅速激起了各阶层的不满。而“50501”的横空出世,正是这种情绪的集体爆发。组织者在社交平台上喊出“3.5%临界线”的目标——即动员超过1100万美国人参与,以达成“持续抗争、根本变革”的社会临界点。

从行动规模看,这次抗议无疑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最有组织、最具广泛性的一次集体抵抗。它涵盖学生、教师、环保主义者、移民维权者、工会组织乃至部分共和党反特朗普派,真正实现了超越党派的动员。而其诉求也异常明确:终结特朗普政府的专断统治,恢复联邦治理的独立性与透明度,维护宪政框架下的民主秩序。

此次全国抗议的导火索之一,是4月初特朗普正式宣布重启“全面互惠关税”机制,直接对中国及其他全球主要市场实施新一轮惩罚性征税措施。这一政策不仅让美国本土通胀雪上加霜,更令包括苹果、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在内的科技巨头市值蒸发4.2万亿美元,造成投资者信心崩盘。而在社会层面,进口商品价格暴涨,中产阶级负担激增,使得对华贸易政策再度成为民众情绪的爆点。



与此并行的,是特朗普政府对新闻自由和大学自治的系统性打击。媒体被迫“自我审查”,校园成为政治整肃的新前线。对环境政策的“大拆解”也引发大量环保人士怒火。在地球日当天,抗议者在白宫前竖起“地球不是你烧的煤炭”横幅,以讽刺特朗普回归化石能源的时代倒退。

与此同时,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极端化问题也再度浮出水面。据《新闻周刊》披露,自其重返白宫以来,大批持合法身份的拉美裔移民遭到驱逐,移民法庭程序遭到人为简化,驱逐令甚至不再经由联邦法官签署,而直接由国土安全部官员执行。这种“无司法程序”的做法被广泛视为对美国宪政制度的正面撕裂。而正是这种趋势,使得不少示威者直言:他们站出来,是“为了阻止正在席卷全国的法西斯主义”。

这并非夸张。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抗议者高呼“这不是我们要的总统”“民主不是独裁游戏”,甚至以“反法西斯战线”自称。集会中出现大量象征民主价值的标志旗帜、反特朗普漫画、对右翼极端主义的嘲讽标语。一些组织者明确表示,这不仅是对现行政策的反对,更是一场捍卫美国根基制度的斗争。



“50501”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像传统党派动员那样依赖候选人或选票,而是试图将群众抗议转化为长期的社会运动。这种去中心化的抗争结构,更适应如今社交媒体时代的政治组织形式,其背后的“流量动员力”不可小觑。它或许无法在短期内推翻特朗普政权,但它在基层舆论、议题设置、社会认知中形成的持续冲击力,将在未来选举周期中埋下改变格局的种子。

对外界而言,尤其是对中国,这场美国式“政治风暴”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激进程度已远超预期,美国内部撕裂将进一步加剧,不稳定性上升是长期趋势。二是华盛顿在推进反华政策的同时,正将成本转嫁至自身社会和资本体系,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正反噬美国的国际信用与企业主导力。这些趋势意味着,中国需在全球战略博弈中更加警惕美国国内政治失控所带来的外部变量,不可再简单视之为“党争内耗”。

归根结底,“50501”不是一场抗议的终点,而是美国社会一部分人对民主幻灭的自救尝试。而特朗普的强硬回应,更像是在以火扑火。如果这场风暴继续蔓延,美国的所谓“民主典范”或许将比任何贸易战、芯片战更快自毁根基。对于旁观者来说,是时候重新评估那个自诩“自由灯塔”的国家,究竟还有多少真正属于人民的光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