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这段歌词出自藏族名曲《北京的金山上》,于1961年问世,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中获得毛主席及周总理的赞赏,简洁的歌词背后,是千千万万西藏同胞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对新中国的誓死拥戴。

而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名来自西藏自治区的代表佩戴毛主席像章走入会场,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他口中,毛主席是西藏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那么,到底我们的藏族同胞有多么崇敬毛主席呢?

如果有人胆敢在西藏出言不逊攻击毛主席,必定会被围攻,在当地人心中,毛主席就是拯救他们于水火的现世活佛,社会主义制度则是他们最值得捍卫的信仰。

如果有朋友看到这认为笔者有些言过其实,究其原因,必定是不曾了解过西藏同胞们曾经受到的悲惨压迫,还有农奴制度的可怕、可憎之处。

此外,很多人也都不知道,毛主席当年在解放西藏这件事上,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心血与努力?那被延续了数百年的农奴制度,又是如何在他手中被摧毁于无形?





一、人间地狱

下面,请朋友们沿着笔者的笔触,想象以下几个画面。

其一,40年代中期出生的藏人旺庆,少时的记忆全都是全家人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还有那满是补丁的破衣服,父母每天都要为全家人的生计问题发愁,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农奴制度中严苛的赋税,所有农奴都要交人头税,外地来的农奴每个月还要上交28斤粮食,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所有农奴们只能咬着牙过日子。



其二,30年代末期出生的藏人玉珍,身在最低等的朗生家庭,平日里给农奴主种田连用牲畜的资格都没有,所有劳动都要靠人力。

到了丰收时节,农奴主留给农奴的青稞连解决温饱都不可能,玉珍和家人只能通过晚上做短工来换粮食贴补家用。

每每提及曾经的生活环境,玉珍难免伤情落泪,当年一家人只能在农奴主居住的房子楼下栖身,还要和牛羊住在一起,人在其中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

其三,30年代初期出生的藏人索扎,回忆起农奴生活总会用“难熬”二字来形容,背负着毫无尊严且世代为奴的命运,农奴们承担着农奴主田里的农活,收成却全归农奴主。

更加可怕的是,只要农奴做事不合农奴主的心意,被棍子、鞭子肆意抽打可谓家常便饭。

到了夜晚,很多农奴想要找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睡觉都是奢望,索扎还有一条破被子勉强取暖,更多的人只能在寒夜苦苦死扛。



毋庸置疑,这三个西藏人的老故事就是曾经悲苦西藏同胞的命运缩影,就在1959年西藏开启民主改革后,他们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年过八旬的旺庆老人已是四世同堂,一家十八口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老人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享受几年如今的幸福生活。

年近九旬的玉珍老人曾积极入党,还曾去北京参加学习,后来又当上了村长、乡长,如今的她也是四世同堂,老人家身体依然健朗,每天还会侍弄一些花草。

92岁的索扎老人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乡长,还曾随西藏农业参观团到祖国内地参观学习,如今过着含饴弄孙、吃喝不愁的生活。

这些老人们正是西藏最后一代农奴,他们和祖辈都曾被视作“会说话的牲畜”。

在农奴制度背景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言,即便遭受迫害,喊一声“冤枉”都是非法的,农奴主心安理得地嗜血盘剥,农奴们必须心甘情愿被支配、被宰割且不许反抗。

直到1959年,这人间地狱所有的悲惨都被化解于无形。





二、希望降临

试问,如果诸君也是西藏同胞一员,因毛主席的力挽狂澜,推动新中国解放西藏的大业实现,让身在人间地狱的农奴们离苦得乐,谁会不崇敬毛主席呢?

说到这,笔者不禁想起《地藏经》中的一句经文。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在笔者看来,毛主席更像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振开的是西藏这座人间地狱的大门,解救的是身在其中的西藏同胞,那么,他手中的“金锡”以及掌上的“明珠”又是什么呢?

1949年大陆全面解放在即,西藏却发生了旨在分裂祖国的“驱汉事件”,从那时开始,毛主席就开始与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展开坚决斗争。

面对冥顽不灵的分裂主义分子,爆发于1950年10月的昌都战役给了藏军主力以沉重打击,也将西藏当局逐步按在了谈判桌上,于1951年5月23日达成“十七条协议”。



至此,暗无天日的西藏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根本原因在于,这项协议明确了西藏社会必须进行改革,只是改革时间、方法、内容等具体问题需要视情况而定。

进入民主改革阶段,毛主席提出的各项策略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争取人民、发动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作为推动西藏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由党和政府代办。

第二,采取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不以一时一事的得失为意,也是进退结合、退中有进,甚至把战略收缩和撤退也变成进攻的预备。

事实上,解放军在农奴制度没有被推翻的情况进驻西藏,我军的高风亮节与西藏当权者的倒行逆施形成强烈反差,民主改革的希望之光就是在此过程中越发深入人心。

直到1959年4月15日,在西藏当权者中的顽固势力发动叛乱后,毛主席一语中的地为西藏的未来指明方向:

“有些人对于西藏寄予同情,但是他们只同情少数人,不同情多数人,一百个人里头,同情几个人,就是那些叛乱分子,而不同情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那里的反动老农奴主对老百姓硬是挖眼,硬是抽筋,甚至把十几岁女孩子的脚骨拿来做乐器,还有拿人的头骨作饮器喝酒。这样野蛮透顶的叛乱分子完全能够灭掉,不需要二十几万军队,只需要五万军队,可以灭得干干净净。”

整整8年时间里,解放军埋头搞生产、贸易、修路、医药、统战,以此争取群众,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切,西藏同胞看了8年、比了8年,最终选择我党并构建了西藏民主改革“沛然而莫之能御”的群众基础。



三、后世警醒

凭借着“十七条协定”与民主改革,西藏同胞们终于得以离苦得乐,要说这其中最难得的,恰恰是毛主席对和平解放西藏的决心,是历经重重考验而初心不改的决心。

还记得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西藏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玛赤林佩戴毛主席像章出席,在他口中,对于曾经挨饿、受压迫的西藏农奴而言,他们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填饱肚皮、拥有自由,是毛主席给了他们幸福生活,就是拯救他们的“活佛”。



可想而知,真正了解了西藏解放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进程,即便诸君不是西藏同胞,也必定会为新中国拥有毛主席这样一位卓越领袖感到骄傲。

在中国努力践行“一国两制”治国策略的今天,我们不该忘记,这一先进国策的开端起于毛主席,也才能真正理解西藏同胞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文章最后,让我们在心中高唱开篇那首《北京的金山上》,一同感受藏族同胞对毛主席的崇敬,即便如今成长于新时代的藏族青年们不再将毛主席视作神灵,但那份崇敬之情依然在传承。

这才是有人胆敢在西藏攻击毛主席就会被围攻的最真实原因,神灵不容亵渎,领袖不容轻视。

参考文献:

《毛泽东与西藏的和平解放_陈立旭》

《论毛泽东对成功实现西藏民主改革的重大历史贡献_李荟芹》

《“两制”条件下毛泽东治理西...从“十七条协议”到民主改革_夏少光》

《浅谈西藏封建农奴制_王玉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