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长子小特朗普抛了个重磅消息:想跟中国好好谈谈,别老想着硬碰硬

这信号有点出人意料,毕竟特朗普上台后,白宫对华政策也是一副强硬到底的架势。

可仔细一看,事情没那么简单,白宫内部正掀起波澜,过去那些叫嚣对抗中国的鹰派一个个失势,像是被踢出了牌局,新的声音开始冒头。

这背后,是人事变动、战略调整,还是特朗普家族的新算盘?



文案:凤梨 编剧:凤梨

事情的起点,得从国家安全局(NSC)的一场人事风暴说起。

4月初,安全局6名官员被突然解雇或调职,连安全局局长也未能幸免,名单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科技政策总监大卫·费斯。

这个名字在华盛顿不算家喻户晓,但在对华政策圈子里,他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费斯曾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科技战的主力推手,TikTok出售案、出口限制、投资禁令,哪一件没他的影子?

他的父亲是新保守主义的元老级人物,费斯本人也继承了那股“遏制中国”的劲头。可这次,他却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指控,成了牺牲品。



指控的源头,是右翼阴谋论者劳拉·卢默。

她在网上点名,称费斯和其他几名官员“不够忠诚”。这理由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在特朗普的圈子里,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

费斯被扫地出门,办公室的门还没关严,华盛顿的观察家们已经开始议论:这不只是个人恩怨,而是对华鹰派失势的信号。

除了费斯,NSC里另外两个重量级人物,亚洲事务总监伊凡·卡纳帕蒂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黄之瀚,也没能全身而退。



亚洲事务总监伊凡·卡纳帕蒂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黄之瀚

他们的职位虽然保住了,但权力被大幅压缩,像是被架空了一样,没有什么话语权

卡纳帕蒂和黄之瀚,都是对华强硬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尤其在台湾问题上。

黄之瀚,华裔背景,来自香港,过去没少公开批评中国,态度强硬得像是铁了心要跟北京对着干,可现在,他们的影响力正在萎缩。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更谨慎、更务实的声音。这股声音的核心,来自一个不太一样的派系——克制主义者。

他们觉得,美国没必要在海外四处点火,国内的事还没整明白,哪有精力去跟中国硬碰硬?



这场人事变动,像是一块石头丢进了湖里,涟漪很快蔓延到了五角大楼。

国防部的动向,总是华盛顿政策圈的风向标。

4月8日,一个重磅任命让所有人竖起了耳朵:艾尔布里奇·科尔比成了国防部政策副部长。这个职位,排名国防部第三,负责制定美国军事战略的走向。

科尔比不是新人,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他就是五角大楼的战略设计师,主张对华强硬,字面意义上是个“鹰派”标杆。可这次上任,他的调子却变了。



科尔比在最近的公开场合,话说得小心翼翼,他提到台湾问题对美国来说,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

这话一出,像是往平静的水面上扔了颗炸弹,他过去可是力主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摆明了要跟中国较量,现在他却开始强调“战略克制”,觉得美国没必要在每一块地盘上都跟中国硬扛。

这种转变,不是他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背后站着的是小特朗普和参议员万斯这样的人物,他们公开支持科尔比的立场,觉得美国该把精力收回来,先把自己的家底整扎实。



五角大楼的微妙转向,还体现在新上任的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身上。

海格塞斯军衔不高,少校出身,履历在华盛顿的精英圈里不算亮眼。

他3月首次出访亚洲时,表现得像是照着拜登时期的剧本念台词,压根没提出什么清晰的亚洲战略这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五角大楼到底想干啥?是真没想好,还是故意放低姿态?

答案或许藏在科尔比和海格塞斯的互动里,他们似乎在试探一条新路:不完全放弃对华压力,但也不想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



如果说NSC和五角大楼的变化是暗流涌动,那么小特朗普的表态,就是把这股暗流推到了台前。

作为特朗普的大儿子,他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策制定者,可他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2025年初,他在一次公开活动中,直截了当地说,美国不该“去惹中国的逆鳞”。

这话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细想却不简单,他想要的是美国跟中国找到一种“实力平衡”,而不是继续在贸易战之外,再开辟新的战场。



小特朗普的立场,得到了万斯的附和,两人都在不同场合提到,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国内重建,海外的仗能少打就少打。

这种思路,跟过去鹰派主导的“全球霸权”路线,完全是两码事。

更耐人寻味的是,小特朗普甚至私下放话,希望把那些“新保守主义分子”从决策圈里清理出去。

这些人在他眼里,就是一心想挑起对华冲突的麻烦制造者。



相比之下,国务院的角色显得有点边缘化。

国务卿鲁比奥,理论上是对华鹰派的代表人物,可他的团队在实际操作中,像是被晾在了一边。

国家安全顾问麦克·华尔兹,本来也该是对华政策的重要玩家,可他却因为一场“拉记者进机密群”的风波,权力大幅缩水。

这事听起来有点荒唐,但华盛顿的权力游戏里,这种小插曲往往能改变大局,华尔兹的失势进一步削弱了鹰派的声音,也让克制主义者的空间更大了。



2025年的白宫,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贸易战还在继续,关税的硝烟还没散去,可对华政策的内核,却在悄悄裂变,小特朗普的和谈信号,科尔比的战略转向,NSC和国务院的权力洗牌,都指向一个可能:美国对华的强硬姿态,或许正在松动

可这松动背后,藏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本人至今没在这件事上明确表态,他的决策总是像一枚没落地的骰子,谁也不知道会停在哪一面。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