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华为和赛力斯在“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半个月来汽车行业热议的问界M8,这款备受关注的新车型在发布会后开启大定的24小时内,大定数量就超过了3.2万辆。对于这一大数量,各种言论又充斥了中国舆论场。然而打脸来得如此之快,四天后,M8的大定就突破了5000台,让行业再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M8一天大定超3.2万辆,4天大定5万辆,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其背后的潜在影响又是什么呢?



一、M8热销,打破市场认知的“逆周期神话”

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消费信心波动的背景下,问界M8以35.98万至44.98万元的高端定位,上市四天大定突破5万辆,其预售阶段小订订单更累计超15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鸿蒙智行品牌的单日销售纪录,更在35-45万元区间市场创造了“国产车单日订单量之最”,远超理想L8等竞品的同期表现。

从目前的市场销售数据看,同价位竞品月销水平为理想L8约1.5万辆/月,蔚来ES8约3000辆/月;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传统豪华品牌对标车型(如宝马X5、奔驰GLE)月均销量约5000-8000辆,与问界M8一天销量相比,大相径庭。

至少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问界M8首日订单量已接近竞品月销量的2-6倍,而四天大定5万辆的数据,更是展现鸿蒙智行这次“降维打击”潜力。



二、爆款密码:华为生态与技术赋能的“双重杠杆”

华为生态虹吸效应持续提升。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M8的用户画像极为精准,预售阶段60%订单来自华为Mate/P系列手机用户,老车主推荐率超90%。华为手机用户与问界车主的高度重叠,印证了“人-车-家”生态闭环的黏性。

华为品牌信任背书影响力持续提升。鸿蒙智行累计交付70万辆、问界M9年销18万辆的业绩,强化了消费者对华为技术可靠性的信任。

华为技术壁垒构建起了稳定的溢价能力。在鸿蒙智行旗下的品牌,受益于华为技术带来的智驾与安全双重优势,在M8上再次成为打开市场通道的核心要素。问界M8搭载的ADS 3.3高阶智驾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感知)、七重安全冗余设计(含2000MPa潜艇级钢材车身),直击高端用户对智能与安全的双重刚需。

同时,这次在M8上,问界继续强化续航与性能平衡性。从发布会透露的信息看,M8的CLTC纯电续航310km、综合续航1526km,配合5.2秒零百加速,兼顾经济性与驾驶体验。

M8的精准卡位。 问界M8的上市,体现了总问界品牌错位竞争策略,填补问界M7(25-33万)与M9(47-57万)之间的价格带,以“M9同款配置下放”形成性价比优势。

从小定用户的行为分析,M8体现了从传统豪车替代逻辑。问界M8的72%预售用户来自BBA车主,45%为家庭增购需求,显示其对传统豪华品牌用户的强吸引力。

从这三年来鸿蒙智行的发展来看,无论是M9改写了中国豪华市场发展的产业路径,还是中国新源汽车领域技术输出的能力,鸿蒙智行或者说华为已经构建起了在汽车产业的稳步提升的生态优势和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这为鸿蒙智行下的各品牌的发展提升了可靠的生态和技术保障。同时随着BBA和上汽、广汽、北汽和吉利这些全球最重要汽车企业加入华为技术的朋友圈,鸿蒙智行的产业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行业启示:中国品牌高端化的“范式革命”

从鸿蒙智行这几年的发展看,无论是问界M7的一鸣惊人,还是问界M9横扫中国豪华车市场,成为现在以及未来50万以上豪华车市场的领导者,其背后的依托仍然是技术和创新。

从问界M7到M9,再到现在的M8,华为在汽车市场实现了技术定价权思转换。

从这次问界M8的四天大定5万辆的结果来看,问界M8标志着中国品牌首次在40万级市场掌握技术主导权。其通过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差异化技术,将“品牌溢价”转向“体验溢价”,重构高端车价值标准。

华为汽车生态协同实现了降维打击。华为生态的跨终端联动(如车家互控、手机无缝互联)形成了生态护城河,传统车企难以短期复制。这种“软硬件一体化”模式或成未来竞争核心。

问界M8的上市,加速了市场格局的重塑。若问界M8月销稳定于1.5万辆,或许这一数据有些保守,之前M7的销量稳定在2万辆之上,将直接冲击理想L8、蔚来ES8,并侵蚀宝马X3、奔驰GLC等传统豪车份额。公开数据显示,问界M8首日订单中27%为企业高管群体,凸显商务市场渗透力。

M8如果占领35-45万汽车市场的首位,配合M9已形成的在50万以上豪华汽车市场格局,问界系列汽车将全面占领35以上豪华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随着华为技术的不断影响,未来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将会成为问界的天下。



四、高光下的隐忧

在中国汽车产业启动的这次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竞争呈越来越激烈现状,尽管问界M8开局亮眼,但风险依然存在。

赛力斯的交付能力面临考验,面对5万辆大定量,需月产能超2.5万辆,同时考虑到在上市一个月内不断新增的订单,赛力斯工厂扩产压力陡增。如果再现当初问界M7上市后半年后才能提车的尬尴,对问界品牌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竞品反扑将更加汹涌。虽然问界M8的大部分用户来自于BBA,但同时也会给其它车企带来不小的压力,在多重因素的叠加下,无论是BBA的进一步降价,还是其它新能源车企营销强化,都会将火力集中在问界M8上。特别今年以来出现的“华为行,我也行;我不行,大家都不行”的拿行业垫背恶劣舆论趋势,将对问界M8,乃至于鸿蒙智行整体品牌进行攻击。

多品牌搏弈如何破解。4月16日,传闻已久的鸿蒙智行下的第五界——尚界正式官宣,这是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品牌,据发布会的信息显示,这合作已经开始了半年以上,下半年会有产品上市。至此华为与赛力斯、吉利、北汽、江淮和上汽合作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全部集结完毕,就鸿蒙智行而言,多品牌合作,资源分散或许会影响到问界独特性,同时各品牌之间在用户群体和价格上的重叠,也会给问界M8带来影响,这将进一步考验鸿蒙智行多品牌运作的能力和智慧。

从问界M8上市就火爆的现实来看,这是一场“技术信仰”对“品牌迷信”的胜利。

问界M8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华为“全栈自研+生态协同”战略的必然结果。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技术迭代与精准定位,在高端市场撕开突破口。这一案例证明: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品牌已具备颠覆传统豪车格局的能力,而“硬核技术+生态黏性”将成为未来十年竞争的主旋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