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大鹏
出品| 电动公会
多核破界,让能量更自由。
4月21日,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一口气放出三款颠覆性产品: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外加一款商用车专用蓄电池,向外界展示了其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统治力。
尤其是骁遥双核电池的问世,让我们看到如今的宁德时代,已不再局限单一技术路线的突破,而是开始向多核架构全面转型。
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讲:“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参数丨图片),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场技术变革的核心,从单一化学体系的参数内卷到多核协作的需求引领。
宁德时代正在构建一个“能量自由”的产业新时代。
01突破性能边界
在锂电池仍作为新能源市场主角的当下,钠电池的登场更像是极端环境应用的破冰者。作为全球首款规模化量产的钠离子动力电池,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直击行业两大痛点:锂资源卡脖子和低温续航缩水。
宁德时代此次带来的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直接用一组数据刷新了行业认知:零下40℃环境下保持90%可用电量,极端低温下动力不衰减,循环寿命超1万次,全生命周期成本比铅酸电池降低61%。
如何做到极寒适应性?
钠新电池通过材料本征安全设计,解决了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缩水、充电困难的顽疾。尤其是钠新重卡蓄电池,其在零下40℃仍可一键启动,久置一年无需维护,这对高寒地区商用车市场堪称雪中送炭。
除了耐低温,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也可圈可点。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175Wh/kg,为当前全球钠电最高,比肩磷酸铁锂电池,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
安全性上,钠新电池从材料本征层面消除电池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实现电池安全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式突破。
此外,钠电池还有非常强的成本优势。据了解,钠资源储量是锂的420倍,材料成本比锂电池低30%-40%,叠加长寿命特性,不仅直接击穿铅酸电池的性价比壁垒,也对铁锂电池带来很大威胁。而钠电池产线又与锂电池高度兼容,可快速切换产能,这意味着规模化落地速度将远超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钠新电池还有可能改变商用车市场格局。以重卡启驻电池为例,其“车电同寿”的特性,一般寿命在8年以上,将大幅度改变传统车辆频繁更换蓄电池的痛点,推动商用车进入无铅时代。
曾毓群在发布会上强调:“钠电池不是替代锂电池,而是让能源利用从单一依赖迈向能量自由。”这句话背后,是宁德时代对资源安全和场景多元化的深度布局。
而钠新电池,正是这一战略的落地。
02迈向多核时代
钠电池突破了资源和性能边界,而骁遥双核电池的问世则展现出宁德时代更大的野心。
骁遥双核电池是宁德时代双核架构和自生成负极技术深度融合的重磅产品。其核心在于“跨化学体系融合”,终结能量密度、快充、低温性能不可兼得的行业魔咒。
双核架构,意味着电池包拥有两个强大的“独立能量区”,同时具备五大双核功能,包括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
自生成负极技术,这项原子级创新让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可在同样的电池包空间内配置更多的电量,支撑起更长的续航。比如,搭配三元材料时能量密度突破1000Wh/L。
曾毓群将其形容为“让电池自己长出骨骼”,通过内部化学反应动态生成负极材料,既减少外部材料依赖,又提升安全性。搭配不同化学体系后,场景适配性堪称“六边形战士”。
该电池首创的“电电增程”技术,还能够结合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两个能量区的分配策略。主能量区与增程能量区的灵活配置,实现了不同化学体系的取长补短,能确保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电池组合都可以。现场发布了三种跨化学体系的双核解决方案,钠-铁、铁-铁、三元铁三种组合方案覆盖从低端到高端市场。
例如,钠-铁双核电池通过钠电池的低温性能与磷酸铁锂的高能量密度互补,实现低温续航两不误;而双三元方案(三元+自生成负极)的180度电量、1500公里续航,直接对标燃油车长途场景。
另外,这种双核设计和软件的智能协同,还能在未来L3、L4级智驾时代为整车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供能保障。从乘用车到重卡、船舶、飞机,宁德时代试图以“技术混搭”覆盖全场景需求。
骁遥双核电池的推出,可以说是宁德时代对车企“去宁化”趋势的强势反击。近年来,各大车企纷纷自研电池,试图摆脱对宁德时代的依赖,而双核电池通过提供“组合式解决方案”,既满足车企对性能的差异化需求,又通过技术复杂性提高替代门槛。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CTO高焕直言,未来没有一种化学体系能通吃所有场景,分工协作才是最优解。
03超充倍率创纪录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的发布,或将彻底解决“充电焦虑”。
当行业还在为4C快充欢呼时,宁德时代用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再次拉高标杆:峰值12C充电倍率、1秒补能2.5公里、零下10℃低温15分钟充至80%。
宁德时代通过电解液配方优化和极片结构创新,让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解决了铁锂电池低温性能差、充电速度慢的固有缺陷。这款基于磷酸铁锂的价格屠夫,也将超充从高端车的奢侈品变为大众市场的标配。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可谓全场景适配,在亏电状态下仍能输出830kW功率,相当于1100匹马力,低温亏电也能轻松百公里加速。对比峰值6C的特斯拉4680电池,神行电池的12C超充速度直接翻倍,且成本更低。
此外,通过超电子网正极、二代快离子环技术等创新,神行电池在保持磷酸铁锂低成本优势的同时,还将能量密度提升至接近三元锂水平。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术,正是宁德时代技术的最大优势体现。
回看宁德时代此次超级科技日,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把充电体验推进到“无感时代”,钠新电池破冰资源和性能枷锁,双核架构则打破了能量自由的边界,这三款产品的发布印证了一个事实,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技术的高下,而是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
没有终极路线,只有最优组合。宁德时代的多核打法实际上在推动行业从“参数内卷”转向“场景定制”。当车企可以根据价格区间自由搭配电池方案,比如北方版配钠核、南方版配铁核,产品差异化竞争将进入新维度。
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多核架构为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提供了“渐进式落地”的接口。毕竟,没人比宁德时代更懂如何让新技术平滑上车。
正如高焕在发布会尾声所言:“未来的电池不会只有一种形态,但宁德时代会是所有形态的底座。” 对于这家万亿巨头而言,多核时代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技术长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