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地时间17日表示,俄方强烈反对法英两国向乌克兰派遣“多国维和特遣队”的“鲁莽”计划,称此举“完全是疯了”。报道称,扎哈罗娃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巴黎和伦敦持续努力,但他们部署由多个北约成员国部队组成的‘多国维和特遣队’的鲁莽计划未能获得一致支持”。她补充说,除了英国和法国外,只有波罗的海国家的“狂热反俄者”愿意加入这一行动,这可能会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对抗。
在俄罗斯方面看来,这一计划的本质是,在俄乌停火后,由北约成员国组成万人规模部队进入乌克兰,名义上“保障安全”,实则构建对俄战略威慑。俄方认为,任何北约军队进入乌克兰,都是对其“战略缓冲区”的侵犯。梅德韦杰夫此前警告,此举将触发北约与俄的全面战争。
从时间节点看,这场法英策动的军事插足计划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会议早在4月4日至5日于基辅召开,在公开话语中被刻意模糊,舆论关注点也被巧妙转移。然而,一旦“维和特遣队”进入乌克兰南部,他们将站在俄军作战轴线的正面,其行为已不仅是“支持”,而是“参与”战争。而巴黎和伦敦之所以敢于迈出这一步,无非是想利用乌克兰战场继续牵制俄罗斯,同时借战争升级加速欧洲“安全独立”的议题,掩盖自身国内的政治危机与战略焦虑。
这支部队并非维和部队,不会部署在俄乌前线,也不是为了替代乌军或北约在东欧的军事部署。
马克龙他强调,并非所有“志愿者联盟”参与方都将派出人员参与这支部队。派遣“保障部队”是法英作出的提议,也是乌克兰所希望的。本月20日,“志愿者联盟”在英国伦敦附近一处军事基地召开闭门会议。英国首相斯塔默会后说,“志愿者联盟”将部署军队支持乌克兰,俄方若违反和平协议将面临“严重后果”。
马克龙(资料图)
美国虽未直接参与派兵计划,但其对欧洲行动的态度摇摆(如私下嘲讽计划“缺乏操作性”)可能削弱西方阵营的团结,为俄分化欧美关系提供机会。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东欧国家主张对俄极限施压,德国、意大利等工业国却悄悄通过第三国进口俄罗斯石油;法国高调军援乌克兰,但马克龙“派兵论”一出,立刻遭到盟友集体冷处理。这种“表面团结,背后拆台”的戏码再次上演。更扎心的是,西方将乌克兰塑造成“民主堡垒”,却从未真正将其纳入安全框架。北约的“敞开大门”承诺徘徊了十几年,欧盟的入盟谈判一拖再拖。如今,欧洲谈论“战后对乌安全保障”,却连战时的军援都步履维艰。
此外,包括意大利和匈牙利在内的一些欧盟成员国也不满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欧洲媒体认为,重新武装欧洲需大量资金,这意味着欧盟各国国防开支至少要再增加一两倍,成本压力可能加剧各国间“政治紧张”。俄罗斯政治分析师利赞指出,欧盟当前已陷入无休止的会议,却难以做出“严肃决定”,更不要说去执行决定。英国《独立报》撰文说,欧洲近期举行的一系列会议都在试图强调团结、淡化分歧,但这种做法并未奏效。不论是美欧之间或是欧洲内部,存在的裂痕都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