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的一个深夜,河北某工厂的朱师傅又一次在午夜12点爬起来吃饭。这不是夜宵,而是迫不得已——如果不吃这顿饭,第二天早上胃就会隐隐作痛。这个看似普通的胃部不适,却是一场漫长抗癌之路的开端。
最初,忙于工作的朱师傅并未在意这个症状。直到五个月后的8月,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他才抽空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查。"检查单上写着有溃疡物",朱师傅回忆道。但医生随后的话让他心头一紧:"给你取点东西,你在这再交点费!"这个看似平常的检查,揭开了他生命中最艰难的篇章。
病理报告最终确诊为"胃腺癌"。由于病灶较大,医生建议先进行四次化疗。2019年1月,诊断修正为"食管中段癌",当月22日,朱师傅接受了手术。术后化疗的副作用让他痛苦不堪——严重呕吐、持续发烧、身体极度虚弱。在完成两次化疗后,他不得不暂停治疗回家休养。
面对西医治疗的强烈副作用,朱师傅转向中医寻求帮助。然而当地中医开出的药方却导致严重腹泻,"一整天就忙着往厕所跑"。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2019年7月5日,在亲戚介绍下,他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尝试新的中药治疗。
当时朱师傅的状态极差:面色苍白、食欲全无、饭后胃胀、大便异常、极度乏力且易发烧。但令他惊喜的是,"头一天熬药吃了;第二天又熬了药,都止住了,就没事了,见效了。"中药的神奇效果让他重燃希望。继续服用后,疼痛明显减轻。
两个月后的复诊时,朱师傅已判若两人——面色红润如常,怕冷症状改善,体力恢复,甚至能做些轻活。医生叮嘱他:"食管、胃部分切除,生理功能受影响,最好少食多餐,可以干点轻活,但别累着。"2020年1月的复查显示肺结节稳定,此后他开始春秋两季巩固服用中药。
然而抗癌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2021年12月,朱师傅出现肝转移,不得不再次开始化疗。当化疗效果不理想时,医生建议尝试靶向治疗。虽然肝部肿块缩小了,但剧烈的副作用再次袭来——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急剧降低。2024年6月,为缓解症状,他暂停靶向药转用中药,呕吐确实消失了。但两个月后症状复发,医生建议他重新开始靶向治疗配合中药调理:"靶向药易反弹,耐药容易反弹,停下也容易反弹,要继续吃上去。"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最终为朱师傅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2024年11月7日,他站在"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的讲台上,分享自己六年多的抗癌历程:"经过这三个月,我吃中药吧,又恢复,又有力气了。现在不上班了,在家养了百十羊。"
从最初的胃隐痛到肝转移,朱师傅始终保持着"活一天乐一天"的豁达心态。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普通工人与癌症抗争的历程,更展现了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互补价值,以及面对疾病时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命保卫战中,朱师傅用他的坚持和乐观,诠释了生命的韧性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