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当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采访组一行来到马坡乡时,路旁院墙上不同字体的“福”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据介绍,在“醉美马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该地精心选用“福”字,喷涂在马坡乡S104线沿线7个村,既点缀美化墙面,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也寓意着广大村民美满幸福的生活。

站在分水岭上一眼望去,兴隆山畔、啣山脚下,错落有致的农家院、平坦宽敞的柏油路、超过千亩的产业图,构成了一幅悠然南山、自在田园的马坡山居图,“醉美马坡·兴隆福道”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随着“醉美马坡”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全线开工建设,涵盖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的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多点开花,正在全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的和美乡村,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蝶变。

延伸链条增活力 富民产业提质效

近年来,分水岭西南侧的淌窑村成了省道104线上最出镜的网红打卡点,不仅仅是因为毗邻马啣山,更多是因为这里有个自然形成的舌尖小市场。烤洋芋、烤鸡蛋、烤红薯……各式各样的土特产让往来于分水岭的游客们总要停下来解个馋。

4月20日下午,在淌窑山湾里,村民牛映遇刚刚铺完膜,准备等雨后种植当归。这个山湾里忙碌着的不光是来来往往的游客,还有三五成群的药农种植户。“以前,我们要到岷县等地购买中药材种苗,不仅路途远、运费高,而且种苗质量也不能保障。现在,我们就地就可以买到优质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种苗。”羊上村党支部书记安谈云告诉记者,比起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中药材种植让百姓尝到了产业的甜头,现在全村上千亩土地都在种植中药材。

据了解,马坡乡坚持把夯实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正在谋划打造千亩中药材种植、万尾虹鳟鱼养殖、千亩冷凉蔬菜种植、千亩百合种植4个产业基地。该乡利用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育苗育种优势,完成芹菜等冷凉型蔬菜育苗600万株、当归等中药材育苗60万株、百合良种种球繁育50万粒,实现农业和种业双兴旺。

河湾村处于“醉美马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进‘1+1+N’村集体经济模式,带领创办合作社、混合所有制公司等经营主体4个,形成了当归、百合等美丽产业。”马坡乡人大主席、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潘晓峰介绍说,河湾村已经成立榆中河湾宜居宜业劳务服务公司,注册农家乐、露营地、茶园等经营主体10家,为本村的绿色蔬菜、胡麻油、粉条、中药材切片等农产品提供产销服务,借助“产业园+劳务+土地流转”发展模式,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23万元。

马坡乡副乡长魏周俊告诉记者,在推动特色产业方面,马坡乡大力振兴种业,联合农科院、农技推广中心等,积极开展当归等浸泡育种试验,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种苗,同时在田间地头提供种植茬口、防寒抗旱、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中药材产业成为老百姓的支柱产业。

乡村建设加速度 基础设施补短板

在“醉美马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马坡乡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兴隆山秀美自然风光,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通过清理巷道垃圾、拆除乱搭乱建、改造房屋风貌、建设“四小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等措施,打造了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和美乡村。在风貌改造中,广泛征求当地村民代表意见建议,选择与兴隆山生态环境相和谐的色调、样式,对S104沿线7个村的环境进行改造,形成了富有兰州特色的乡村风貌。在2024年实施风貌改造、巷道硬化、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上,该乡整合资金875万元,实施重点项目10个,目前衬砌护坡、地坪硬化、吸水砖铺设等子项目正在全面赶工中。

记者来到羊上村一处护坡项目施工现场,机械声轰鸣,施工人员分工有序,正在对闲置谷场护坡进行石砌作业。该工程预计6月中旬完工,建成后,将解决此处地质灾害风险,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固防线。

在马坡村河道治理项目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张德位介绍说:“目前,兴隆河河道清理已完成,河道石砌护坡工程正在加速推进,路面吸水砖铺设、安全护栏等工作将同步进行,我们争取在5月底前完工,实现人车分离。”据悉,该乡还将同步打造骑行驿站,为S104线骑行者、旅游者提供便捷服务。

“今年以来,马坡乡聚焦‘八个美丽’‘四篇文章’,积极争取衔接资金1100万元,按照示范带《规划》,因地制宜谋划实施项目,想方设法补齐道路、护坡、路灯、U型渠等基础设施。”魏周俊表示,马坡乡聚焦公路沿线、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等重点部位,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系列行动,整治河道沟渠30余公里,拆除残垣断壁、废弃圈舍、遮羞墙等180余处,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农村新风貌。

村容村貌焕新颜 生态宜居新家园

在马坡乡张家寺村,村“两委”全力清三堆、改风貌、优环境,统一改造农村风貌,创建美丽庭院,打造“兰派民居”,充分利用闲置地、河道边、农家院等建设小生态景观,打造精品农家乐5家,乡村面貌焕发新颜,小桥流水、农家小院、亭台长廊成为“醉美马坡”新风景。

张家寺村一家驴肉火锅经营者告诉记者:“通过示范带的建设,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停车位、充电桩等设施更加齐全,沿线的小景观、好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此打卡、避暑、露营,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也是红红火火。”据悉,近年来,马坡乡依托优美的生态资源,打造春踏青、夏观花、秋赏叶、冬玩雪的四季成景文旅品牌,在S104沿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茶摊经济,年度接待旅游人数超20万人次。

哈班岔村也是“醉美马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村,该村大力推广“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带领村民进一步端稳了乡村生态旅游这个饭碗。“我们目前共有8个太空舱、10个帐篷区、民宿区,配套提供牛肉火锅等特色餐饮服务。去年从五一开始,我们接待了30多个旅游团,承接了浪漫婚礼、暑假采摘、研学等业务,在部分场地施工的情况下,营业纯收入达到了80万元。”负责哈班岔村乡村旅游项目运营的大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文杰说,期待今年五一小长假哈班岔能吸引来更多的游客。

据悉,今年,榆中县正创建“生态创新”“龛谷风韵”和“醉美马坡”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4个乡镇25个村。“我们筹集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共1亿元投入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其中在产业方面投入6000多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3000多万元。”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俊介绍,围绕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榆中县正在夏官营镇打造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在小康营乡打造浪街和徐家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村,在马坡村打造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乡村建设基地,通过3条示范带引领全县设施农业、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村村万树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贵智 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