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爱像风一样无形,却能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掀起不同的涟漪。
最近华为发布了一支广告片,就将平凡生活中的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真实生活里的 “小确幸”,却能唤醒消费者心底那份对爱与美好的感知,也搭建起品牌与用户间最真挚的情感桥梁 。
聚焦最普通的生活日常
让“爱”变得具象化
每个人对于爱的定义各不相同,有因为生活的某个瞬间突然感受到了爱,也有在长期的相处中,才读懂爱的模样……爱不是偶像剧里的惊天动地,更多时候,它藏在那些被生活磨得粗糙的指缝里,从琐碎的日常里冒出头,让人突然就觉得格外的温暖。
在华为的这支广告中,也正是回归最普通的生活视角,没有刻意设计的戏剧冲突,却用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将 “爱” 拆解成看得见、听得懂的生活切片,反而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透过镜头和文案,你会发现爱是无声的行动,是父子之间的默契,是从不挂在嘴边的父爱,但每个动作都永远在说“我爱你”;
爱也是小时候被父母守护着,长大了我们学会守护这个家,有些爱很难说出口,但却藏在陪伴的细节里,却一代传一代;
又或者是那些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是一种习惯,却能让我们感到温暖;
当然爱也可以是互相陪伴和照顾,小情侣一起组建起新的家庭,并让爱在这个家庭里生根发芽;
华为通过这些极具生活颗粒感的画面,将 “爱” 拆解为可感知的生活切片,让观众在熟悉的生活褶皱里,触摸到爱的形状,听见爱的回响,真正实现了情感共鸣从抽象概念到具象体验的跨越。
可以说,情感化叙事也是华为传递品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充满爱的生活切片,华为向消费者传递出 “科技为人” 的核心理念,让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成为承载情感、传递温暖的介质,这种价值观的渗透,也帮助华为在消费者心中塑造出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形象。
以情感织网
让产品卖点自然生长
在碎片化传播时代,用户注意力高度分散,显然品牌用自说自话的的产品营销既无法精准触达目标用户,也难以建立有效沟通,而情感营销便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让用户在品牌打造的营销场景中对话,用情感链接产品,也能在与用户对话中深化产品卖点。
仔细观看华为这支短片不难发现,华为巧妙地将产品功能隐匿于情感叙事背后,没有直白的技术参数堆砌,却在父子相处、情侣互动等场景中,自然植入产品的体验,这种场景化地植入打破了传统科技产品营销的冰冷感,反而让消费者在情感共鸣中,潜移默化对产品实现认同。
比如当父亲和儿子说前面没路可走时,儿子便教起了父亲把车调成越野模式,还有一家人出行时,车辆会自动前往车位,大大提高了出行便捷性。
通过这些家庭出行的具象化场景,华为也很好展示问界M8的功能优势,无论是城市出行还是野外探索,鸿蒙智行倾力打造的旗舰家庭 SUV都能从容应对,换句话说,问界 M8正在用硬核实力满足家庭出行的多样需求,重新定义家庭用车新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片最后华为还用“热闹、日常、温暖、M8”等词汇来总结对幸福的定义,将产品名称与家庭幸福场景直接关联,也是将问界 M8 从单纯的出行工具,升华为承载情感、见证生活点滴的幸福载体,无形之中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认同。
正是这样温暖的讲故事的广告方式,华为也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毕竟在很多时候,消费者选择一件商品除了考虑物理功能之外,还会考虑到情感价值与品牌共鸣。当问界 M8 化身家庭幸福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这种“情感”无疑就成为了品牌与用户最大的链接点。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欲是一种情感维度需求,因此品牌打造广告不仅要有产品力作为基点,更要学会用情感叙事搭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当广告能够精准击中用户情感软肋,激发共鸣,购买行为便不再是理性权衡的结果,而是情感驱动下的自然选择,自然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独一无二的情感席位。
轻植入、重情感
永远是品牌营销利器
互联网时代下,对于品牌而言其实走心的营销方式往往是简单而又粗暴的方式,正如柏拉图所言:情感是人类本质上的弱点。好的情感营销能够快速撬动用户的心智,实现与品牌的共鸣。
不过想要将情感玩出彩,除了要有优质且符合品牌气质的内容,还有的就是要从用户出发,让他们自己主动感受品牌传递的情感,华为也深谙其道。
作为被无数网友评价为 “一个被卖手机耽误的影视公司”,华为的广告从来都不局限于推销产品,而是另辟蹊径,通过讲述触动人心的故事,与观众分享真挚的价值观念,进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
就拿今年春节华为推出的首部新春贺岁片《圆圆的饺子》来说,也是以最细腻的情感和简单的剧情,以小见大,聚焦普通家庭的团圆故事,精准把握 “过年回家团圆” 这一核心情感,展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团圆的执着与渴望,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还有去年年底品牌打造的《我记得》广告片,邀请来了几位妈妈和孩子,看他们是否能在相似的音色中找到孩子唱的歌,真实的情感流露也赚足了不少眼泪。
所以说,华为总是能够巧妙地讲好每一个广告故事,借助情感营销的力量,实现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度情感连接,也是在不断塑造起“有温度”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