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的春节前夕,在河南开封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中,正有一对父母和一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心情激动地拆开一个信封。
信封里,有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在全家人都雀跃欢腾的时候,可能没人会想到,这张通知书,是寄给那个8岁的孩子的。
这也就意味着,曾经在军队中十分常见的“红小鬼”,又一次出现了。
事实上,奇迹还不止如此,就在一年后,这个孩子,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特种兵。
8岁入伍,9岁成为特种兵,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神童何雪豪
这个小朋友名叫何雪豪,以一项超乎寻常的特殊技能著称于世。
实际上,8岁入伍对他来讲不算什么,因为他从5岁开始,就已经开始为祖国的荣誉添砖加瓦了。
而他的出生,或多或少有些意外。
在河南开封安家的靳伟,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女性,她年龄已经不小了,膝下已有一子,丈夫对这个家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三口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2002年,国家的二胎政策开始放开,而靳伟,也在不知不觉间就怀孕了,即将再为人父母的喜悦,充满了这个家庭。
到了2003年的1月26日,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他就是何雪豪,全家人,对这个孩子极为重视,几乎将所有的关爱都给了他。
尤其是何雪豪的哥哥,作为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他很喜欢给弟弟买一些益智玩具,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原理。
而靳伟夫妇,则是一有空就教儿子识字,希望他尽快打开知识的大门。
何雪豪很聪明,刚刚3岁左右,就认识了五百多个汉字。
但是,这个孩子也有些特别之处:他对于那些玩具,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喜欢摆弄家里的一把老算盘。
一开始,一家人都没怎么在意,突然有一天,何雪豪的哥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情况:这个刚刚三四岁的孩子,竟然无师自通,开始用算盘来算数了。
算盘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计算工具,其中蕴含着深奥的数学思维方式。
但是,随着计算器等电子运算工具的兴起,老旧的算盘越来越不被重视,甚至就算是成年人,能用算盘的也寥寥无几。
而何雪豪这样一个孩子,竟然能凭着自己的摸索,开始用算盘算数,这不能不让人以为,这个孩子是个天才。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靳伟给何雪豪报了一个珠心算的兴趣班,谁知这一下,打开了儿子脑中那扇天才的窗户。
图片来自网络
一开始,兴趣班的老师并没有把何雪豪当一回事,他的年龄太小了,按照常理来说,数学思维还没有形成。
这时候学珠心算,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虽然老师也尽心尽力地教学,可并没有指望何雪豪能学出什么成绩来。
但是,这个孩子偏偏就不同寻常,经常给老师惊喜。
他在班里,是计算速度最快、算得最准的一个,往往老师的题刚刚出完,他已经给出了结果。
似乎那些珠心算的口诀和思维,本身就在他的脑子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何雪豪的珠心算水平,就隐隐有了青出于蓝的势头。
此后,何雪豪便频频出现在一些幼儿组的珠心算大赛中,并且屡屡取得优胜。
2008年,何雪豪上了小学,珠心算的兴趣班仍然没有中断,但是,老师已经觉得,自己恐怕指导不了这个学生了。
于是,老师给靳伟推荐了一个新的老师:
世界珠心算比赛执行裁判、国家级珠心算教练李俊杰,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珠心算老师,如果他可以教导何雪豪,一定会让他的成绩再有突破。
很快,靳伟就找到了李俊杰老师,李老师刚刚考察了一下何雪豪,便啧啧称奇,认为这个孩子日后必成大器。
很快,他就制定出了非常详细的训练计划,让何雪豪参加一场非常严格的培训。
一战成名
对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来说,枯燥的培训是非常难熬的,但何雪豪却是乐此不疲,只要是上课,他就会踏踏实实地坐在那里,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当天的练习科目。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何雪豪的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不久之后,李俊杰老师决定,让何雪豪去参加一场由世界珠心算联合会举行的正式比赛。
这种比赛,与国内的比赛不同,选手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天才,李老师觉得,与高手对决,这才能让何雪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
何雪豪自己,对比赛也是非常上心,别看他此时周岁还不满6岁,但是已经有了很强的竞争意识。
他觉得,自己参赛就是为国而战,必须赛出最好的水平,于是,他嘱咐母亲靳伟,一定要严格督促自己,让自己刻苦训练。
靳伟也深知这次比赛的重要性,于是她狠下心来,陪着儿子一起熬,每天一放学,她就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带着何雪豪去李老师家训练。
每天回来时,母子两人都会疲惫不堪,有一天,开封天降大雪,靳伟带着儿子,半天也打不到车。
于是,母子二人只能迈开双腿,走到了李老师的家,当进屋时,他们的裤子已经全被雪水打湿了。
就这样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虽然辛苦,但何雪豪没有缺过一节课,回家之后,何雪豪还要自己加码训练,不到十一二点绝不上床睡觉。
靳伟看着这样的儿子,既欣慰又心疼,但是,她却不敢打扰儿子,总是默默地做着后勤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8年11月份,世界珠心算联合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天津开幕,比赛也正式开始了。
当所有选手都走上考场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何雪豪是年龄最小的,甚至不如一些选手年岁的零头大,那些关心他的人,不由得又捏了一把冷汗。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很好的,何雪豪拿到了学前A组个人单项二等奖和团体二等奖,这个5岁多的孩子,为国家在世界上争了光。
第二年,何雪豪又参加了河南省内举办的珠心算大赛,并且拿下了听算金牌、看算银牌两项荣誉。
一时间,何雪豪的名字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很多记者慕名而来一睹这个“小神童”的风采。
在荣誉接踵而至的时候,何雪豪和母亲靳伟,很难得地表现出了沉稳的心态。
他们并没有认为,自己的成绩有多么耀眼,而是继续加紧训练,迎接未来的挑战,母子二人都知道,哪里有什么天才?天才不过是天赋加努力的结合体而已。
在不断进行珠心算学习的同时,何雪豪的文化课,也是一点都没有落下。
小学的课程相对简单,以何雪豪的头脑,拿到好成绩并不费力,第一、二个学期,他的考试成绩几乎每一门都是第一,作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有这样的稳定性,确实难能可贵。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这次招生,主要就是招那些对珠心算十分在行的小天才,而何雪豪,凭借其过人的天赋和成绩,被省珠算心算协会推荐参加考试。
考试的难度不小,要求所有参考人员,能达到听算4位数混合运算、加减法运算能达到6位、乘法运算达到4位乘3位,除法运算达到6位除以3位,而且还要有小数点。
这对那些参赛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而即使能通过这些运算考试,还要参加高难度的珠心算专业测试和心理测试,以确定是否具备抗干扰能力,结果在一众小天才中,何雪豪脱颖而出,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的考核。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在春节前,何雪豪拿到了经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标准的“红小鬼”。
一般来讲,进了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就算是进了保险箱。
从此以后,不仅何雪豪的所有学习费用由军队负担,而且每个月还有六百元的津贴,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是条件十分优厚了。
但是,这里边却还有一个情况:何雪豪虽然被录取,但是却并非正式学员,他还要面临为期一年的试学。
如果这段时间内没有通过考核,或者被评估为不适应部队生活,何雪豪很有可能会被劝退。
不过,何雪豪一家的心态却非常不错,能得到军事院校的录取,就已经说明了这个孩子的水平,如果能留下当然更好,如果不行,就权作外出见世面,有益无害。
就这样,何雪豪被送入军事经济学院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不少与自己情况类似的小天才,与他们相处得很好。
虽然此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何雪豪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应,同时,在自己的专业课上,他的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
很快,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何雪豪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考核,成了一名正式的军校学生。
部队也很快给他办理了正式的入伍手续,从此后,何雪豪就成了全军年龄最小的特种兵,这一年,他刚刚9岁。
何雪豪服役和学习的部队,是解放军部队中一支神秘的珠心算部队,这支部队对外的隐秘性很高,很多人虽然知道他的存在,却不了解这支部队的具体运作技能和职责。
更有人不理解,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海量的大型计算机让人应接不暇,机器的算力不断提升,此时还保留一支珠心算部队,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
珠心算部队的主要用途,就是应对战场上的特殊情况。
确实,如今的解放军,已经在部队中形成了信息化,高科技武器和计算工具层出不穷。
但是,这些武器却很容易受到电脑病毒、脉冲武器的破坏,很可能敌人的一发脉冲武器,就可以让所有的电子设备瘫痪。
而到了那时,部队的运算可不能停,无论是弹道计算还是其他的数字领域,此时都需要尽快给出观察和预测结果,而这时,就需要珠心算部队大显身手了。
同时,在武器的发展和密码的破译上,珠心算部队的作用也非常大,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密码破译、原子弹、火箭、导弹的具体研制运算,都是靠珠心算实现的。
虽然现在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很轻易地给出精准的计算结果,但是对于计算的方向、运算答案的区间等等问题,算数的意识也非常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而这种感觉,只有常年做珠心算的人才会具备,解放军的珠心算部队,也是为了掌握这种运算结果而存在的。
所以,珠心算部队相当于高科技的“超级替补”和指挥,在战场上绝非可有可无,而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招一些天才入队,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管怎么说,何雪豪能进入珠心算部队,对他本人来讲,都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激励。
此后,他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刻苦地训练,让自己的技术炉火纯青。
既然在部队里,思想教育是肯定要接受的,部队的领导和指导员,会经常性地给珠心算部队的小队员们讲当年的革命事迹,让他们明白,当年的先烈取得胜利是如何不易,失去主权后,一个国家和国家的老百姓生活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是多么的悲惨。
结语
何雪豪逐渐明白了国家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这支部队的重要性,从此,他不仅在专业上造诣日益精深,在思想和政治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入伍之后的何雪豪,逐渐变得神秘了起来,据有些消息说,他在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深造。
面对对方提供的优厚条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拒绝,作为一个军人,他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他准备将自己所有的才华,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