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武汉一名小学生的照片火了。
照片上的他双手插兜,肩带五条杠,四四方方的脸上带着微笑,坚毅的眼神充满正气。
网友们热评这孩子小小年纪一副“官相”,将来一定非富即贵。
可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他连二本都没有考上,就如同《伤仲永》的翻版。
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少年天才,靠文章折服市长
2011年黄艺博的父母随手为儿子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仅有13岁的他没有同龄孩子的顽皮可爱,而是显得十分成熟稳重。
看起来就像一个前途似锦的“大官”。
如此反差的照片在互联网时代激起了热烈的讨论。
人们对他的兴趣也逐渐加深,开始深入挖掘。
这不挖不知道,一挖还真是给人一个大惊喜。
这个小小年纪的黄艺博,早早就在各个报纸上写文投稿。
他的文稿言辞犀利,内容更是关乎政治问题,这不禁让人起疑。
可当人们真的去了解了黄艺博之后,才发现年纪轻轻的他。
还真是个“官”。
黄艺博曾经为武汉写过一封建议信,并投放在市长办公的信箱中。
市长在看过这封信后,对这封信的内容表达十分的认可。
得知这封信的作者是一个仅仅13岁的少年时,更是直呼天才。
并打算亲自去拜访并试一试黄艺博。
在两人见上面后,市长先是对黄艺博的长相表达了认可,后面便开始了考察。
而黄艺博面对所有的问题应答如流,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这一番交流下来,市长对黄艺博的知识十分认可。
并且十分确信,这个孩子在日后会是大才,于是推荐他做了少先队副队长。
在成为了一个“五条杠”后,黄艺博拍了那一张火爆网络的照片。
可像黄艺博这样优秀的孩子,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关于这件事,就和他的家庭分不开关系了。
天才的培养和辉煌
1998年,黄艺博出生在湖北武汉。
他的父母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公务员。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为黄艺博未来的出名做了第一层铺垫。
在看动画片的年纪,黄艺博却在看新闻联播。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的工作,需要了解这些。
于是黄艺博也跟着父亲看。
在父亲逐句的解析下,黄艺博也对政治起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黄艺博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
爱好也不再局限在新闻联播上,而是所有和政治相关的事务。
他开始翻看地方报纸,并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写作。
黄艺博对于学习十分认真,写出的文章也让父亲十分骄傲。
在黄艺博上学之后,从小看新闻联播的他和同学们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但他的成熟和对事情独特的理解成功吸引了老师的注意。
在老师的安排下,他成为了班里的班长,管理班级秩序。
慢慢的,黄艺博也开始享受这种当官的感觉。
校外的黄艺博时常前往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对于他来说,当官的就要为民着想,甚至将自己多年的稿费也一并捐赠了出去。
这件事也让他被《人民日报》海外网的负责人刊登报道。
时间到了2011年,一篇关于黄艺博的报道横空出世。
这篇报道的热度甚至要超过本拉登被刺杀。
它的封面正是黄艺博佩戴五条杠的图片。
它的内容更是清一色的夸赞。
在给黄艺博带来流量的同时。
也是一个极大的风险。
恰逢当时评选全国十大佳少年。
拥有巨大流量的黄艺博没什么疑问的就被推举了上去。
在一番激烈的评选下,凭借文采出众的多篇文章,和孝顺善良的品格。
黄艺博顺利的入选,成为了当年的全国十佳少年。
而能上这个榜单的在将来都大有成就。
可凡事都有例外,黄艺博十分不幸但又十分合理的成为了这个意外。
天才失去光芒,普通平凡的人生
刚进入初中后的黄艺博,由于学习压力并不是很大,成绩还能稳定住。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黄艺博渐渐的有些跟不上。
这种情况下的他,也还在不断参加着各种活动,时间也成为了黄艺博最稀缺的东西。
一直直到中考结束,糟糕的成绩出来,黄艺博都没有闲着的时间。
但年少成名给了他一个机会,上一个优秀高中的机会。
在进入学校之后,他打算刻苦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可是接连不断的安排,和心底里对当官的渴望。
黄艺博还是选择了学生会,并没有用心学习。
学校对此也无所谓的样子,上学的机会已经给了黄艺博。
但他的学习有没有成果,那就是黄艺博该操心的。
可此时的黄艺博还沉浸在学生会扮演“官”的乐趣中,无法自拔。
直到高考的前夕,看着自己糟糕的成绩,黄艺博才知道着急。
但时间紧任务重,黄艺博也只好放下“官位”开始学习。
可几个月的奋斗怎么抵得过别人整整三年的努力呢。
高考成绩不过二本线的黄艺博,即使通过了武汉大学政治系的面试。
也还是没能被录取,而他可怜的成绩,也只能上个民办院校。
高考失利过后的他,也不在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变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
大学毕业后的黄艺博,也只是找了个饿了么职员的工作,安稳生活。
真相大白,包装的天才
在黄艺博被报道后,出名的那段时间里,他的父母也为此废了不少心力。
他们将培养儿子黄艺博的过程出书。
而孝顺的黄艺博也没有拒绝父母这种行为。
可这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爆火的黄艺博开始被人猛扒黑料。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黄艺博在《开博前言》中的横渠四句。
有人拿这句话和他的作文作对比。
发现作文和这个横渠四句的文笔严重不符。
但这件事还没讨论出结果,就因黄艺博就被评选为“全国十佳少年”而中止。
可在高考失利后,对黄艺博早期文章的铺天盖地的争议又一次爆发。
这次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黄艺博的生活。
看着儿子如此痛苦,父亲也是爆出了争议的真相。
他主动选择替儿子承担争议的压力。
黄艺博的父亲承认了黄艺博早期在报纸上的文章和寄给市长的文章。
都经由他手进行润色修改,但是他的内容是完完全全由黄艺博原创。
风波平息后,黄艺博的生活也慢慢回到了正轨。
曾经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他,也有了自己普通平凡的生活。
结语
中国从来不缺少年天才,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
他们年少时无一不是在学习,加强自己的实力,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天。
不论是“仲永”那没有常识的父亲,还是黄艺博被裹挟着的人生。
都不是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应该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