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抚对象是指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优待、抚恤和帮扶的人员,主要包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牺牲或贡献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特殊群体。优抚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褒扬,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主要优抚对象

  1. 现役军人及家属

    • 现役军人(含武警)。

    • 现役军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称“军属”)。

  2. 退役军人

    • 退出现役的军官、士兵(含残疾退役军人)。

    • 参战退役军人、参加核试验退役军人等特殊贡献群体。

  3. 烈士遗属

    • 烈士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

  4. 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 因公牺牲军人的直系亲属。

  5. 病故军人遗属

    • 因病去世军人的直系亲属。

  6. 其他特殊群体

    • 复员军人(1954年以前入伍后复员的人员)。

    •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服役期间患病未评残但生活困难者)。

    • “两参”人员(参战参试退役军人)。


二、优抚政策内容

  1. 经济补助

    • 定期发放抚恤金、生活补助(如残疾军人抚恤金、烈士遗属定期抚恤)。

    • 节日慰问金、临时困难救助等。

  2. 医疗优待

    • 免费或优惠医疗(如残疾军人、烈属优先就医)。

    • 医保参保补贴、大病救助等。

  3. 教育就业支持

    • 军人子女优先入学、加分政策。

    • 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优先。

  4. 住房与社会保障

    • 优先安排公租房、农村危房改造。

    • 养老机构优先入住。

  5. 荣誉与社会优待

    • 颁发“光荣之家”牌匾、节日慰问。

    • 公共交通、景区门票减免等。

三、与低保户、五保户的区别

  • 优抚对象:针对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群体(如军人、烈士家属),具有荣誉性和补偿性。

  • 低保/五保户:针对经济困难或“三无”人员,属于基本生活保障。

:优抚对象若符合条件,可同时享受低保或五保待遇(如残疾退役军人生活困难者)。具体政策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民政部门执行,各地细则可能不同。

低保户五保户是中国针对困难群体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区别在于保障对象和内容:

1. 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户)

  • 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

  • 特点

    • 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审核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

    • 发放差额补贴,补足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差距。

    • 可能附带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

  • 目的: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2. 五保户(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 对象: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义务人无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成年人。

  • 五保内容: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为保教)。

  • 形式

    • 集中供养(入住敬老院等福利机构)。

    • 分散供养(居家,由政府提供资金或物资)。

  • 特点:针对农村特困人群,保障更全面。

主要区别


:部分地区已整合农村五保与城市“三无”人员救助,统称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但“五保户”一词仍在农村广泛使用。具体政策可能因地区调整,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