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加点生产农机。

□文/摄 本报记者 邵晶岩

乍暖还寒,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劲鹏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里,十余台大型播种机整齐排列,只等一声令下,将奔赴肥沃的黑土地,开启又一季的耕耘。“种子、肥料、机械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下地播种了。”合作社负责人张洪武底气十足。

100公里外的北安市海星镇,稻农抓住有利农时,按下生产快进键。经过连日忙碌,海星镇已完成今年水稻育苗工作,一栋栋育苗大棚内铺开“绿地毯”,水稻苗整齐划一地排列在育苗盘中,满棚绿意透着春的生机。

近年来,黑河市委市政府抓实抓牢粮食安全生产基础不动摇。今春,黑河市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备春耕生产。

1提早谋划调结构

黑河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抢前抓早,自去年年底便着手谋划备春耕生产,印发《2025年黑河市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立6个指导服务组,全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农资保障、科技服务、政策宣传等各项措施落实。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将2025年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户、建立四级台账并明确责任人。

黑河市在推进粮食稳产保供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025年全市(地方)总播种面积204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026.5万亩,全市粮食产量预计稳定在118.8亿斤左右。

2金融活水保需求

黑河市农业部门深化与人民银行、建行、工行等战略合作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推进14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落地。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新型普惠信贷产品,面向连续两年享有生产者补贴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最高300万元授信额度,精准对接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黑河市春耕需要资金约68.7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筹备完毕,其中自筹25.6亿元、农贷43.1亿元。

今年,黑河市春耕种子需求10.3万吨,全市有种子生产企业46家,已全部下摆,保障用种需求。根据黑河市有效积温和作物品种特性表现,指导农户科学用种,提供不同积温带的优良品种图谱,实现不越区种植。农资供应方面,春耕化肥需求44.5万吨,已全部下摆。全市有农资经营企业600余家,完全满足种子包衣等农药类供给。此外,黑河市农机制造企业加班加点,订单式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农业机械。

3科技赋能助增产

黑河市农口部门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思路,以“四个农业”为抓手,把“五良”作为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重要路径,对标农垦技术模式,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加大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推广力度。聚力打造百亩攻关田120个、千亩示范方40个、万亩创建片2个,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种子包衣实现100%全覆盖,持续开展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建设,6个县市区全部申建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五大连池市申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围绕大豆、玉米单产提升,黑河市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示范推广,2025年全市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累计达到50个,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实现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今年,黑河市将继续加强垦地合作,大面积实施标准化作业提质增效。为深挖粮食增产潜力,黑河市编制《垦地合作全周期农业生产模式实施方案》,与北大荒农服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创新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农机作业、全链条托管“四维服务”模式,计划全年实施垦地共建面积200万亩以上,全程托管40万亩、环节托管90万亩,推动农业生产标准与农垦全面接轨。通过政策引导与主体联动,全市着力构建“政府搭台、农垦引领、农户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助力单产水平整体跃升。

4精准培训提农技

黑河市将农技培训作为春耕备耕的重要一环,围绕粮油单产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内容,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已组织农技人员、合作社骨干、种植大户等参与线下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6100余份;同步依托“黑龙江农技推广网络大讲堂”,累计培训5200余人次,实现农技服务“线上线下双覆盖”。年初以来,已培育高素质农民1526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在农机维修保养培训方面,去年底至今已培训农机人员3675人次。截至目前,检修农业机械23.1万台,完成全部检修计划,农机达到良好待机状态。

根据黑河市所处积温带情况,春播计划从4月28日开始,5月20日完成大田播种,5月25日完成水稻插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