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婉宜
编辑|张恺翀
人体最硬的地方是哪里?不是你的头盖骨,也不是波棱盖儿。
而是你的牙齿!但它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
“只要不疼,就没多大事~”
“人老了,总是要掉牙的。”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关于牙齿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8020”概念,指80岁的老年人至少应该存留有20颗健康的天然牙。
然而很多人在年轻时,缺失的牙齿已经超过3~4颗(正常人一般有28~32颗牙齿)。
让牙齿容易脱落的罪魁祸首之一,正是牙周炎。
01
牙周炎的危害远比你想象中的大,千万别拖了!
来源:极目新闻
这是一个来自武汉的29岁女子,她一开始发现自己的牙齿有些松动,但一直拖着没有去医院。直到牙齿越掉越多,才到医院就诊。
但等待她的,却是晚期牙周炎患者的最终归宿:仅剩的10几颗牙齿经评估都是三级松动,全部拔除!
“我才不到30岁啊,这样的打击太大了!”
医生判断,造成晓晓年纪轻轻就掉了这么多牙的主要原因在于口腔卫生不到位导致的牙周炎,一定要早点重视。食物残渣留在牙齿上,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最终导致牙周组织的发炎、萎缩及破坏。
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35~44岁的成年人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超三成,55~64岁的成年人中这个比例接近八成。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细菌引发的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等)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早期的发展非常缓慢,导致很多人并不在意。
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牙龈发红,刷牙时有点出血,啃一口苹果后发现留下一圈血印子。
如果不在意,牙龈开始退缩,牙齿缝显露出来。
之后,牙齿会出现松动,时不时有脓液流出来。再后来,牙齿和牙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松动的牙齿开始摇晃,还会出现牙痛,甚至掉牙。这时候吃药止痛,已经无济于事。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循环》等杂志还发现,牙周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很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牙齿数量也和寿命密切相关。人民网曾报道,瑞士一项 1 万名中老年跟踪随访调查显示,缺牙者的平均寿命比牙齿健全者少了 11.7 年。
02
这些坏习惯,正悄悄偷走你的一口好牙!
长期横向或者竖向刷牙:刷牙不彻底导致牙菌斑滞留,形成牙结石;力度过大还会刺激牙龈。
偏嚼习惯:长期用单侧牙齿咀嚼,导致废用侧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引发牙龈炎症,而惯用侧牙齿因过度磨损易嵌塞食物,加重牙周负担。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抑制口腔免疫功能,促进牙周致病菌繁殖,并形成缺氧环境加速牙槽骨吸收,使牙周炎恶化风险提高3-5倍。
夜磨牙/紧咬牙:夜间牙齿过度摩擦导致牙体磨损、牙周组织受压,食物残渣更易嵌塞,加速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咬硬物:用牙开瓶盖、咬指甲等行为会直接损伤牙周组织,造成牙龈萎缩和牙根暴露。
03
牙周炎该怎么治?
1、好好刷牙:巴氏刷牙法
第一步:刷门牙外侧
刷毛应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以画小圆圈的方式活动。
第二步:刷门牙内侧
同样成45度角斜放,上排牙齿向下,下排牙齿向上提拉轻刷。
第三步:刷牙齿咬合面
将牙刷倾斜,与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离颤动轻刷。
第四步:刷牙齿内侧面
将牙刷竖起来,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缝上下以小圆弧刷动。
每次刷两到三颗牙,反复旋转、按摩8~10次,可多角度地对牙齿和牙龈进行全面清洁。
第五步:轻刷舌头表面
由内向外轻轻去除食物残渣及细菌,让口气保持清新。
治疗牙周炎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口腔清洁,建议每天两次有效刷牙,每次刷2分钟以上,至少一次使用牙线清洁每一个牙缝。
2、洗牙和刮治
洗牙: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或手动器械清除牙龈以上可见的牙结石、菌斑及色素,预防牙龈炎,但无法处理深层牙周袋内的感染,通常一年左右洗一次。
刮治:龈下刮治使用精细器械深入牙龈下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及病变牙骨质,需医生凭手感操作,常配合根面平整术,适用于中重度牙周炎。
3、牙周手术
针对深层病变,需要考虑牙周手术。牙周手术有很多类型,包括切除、重建、再生、成形及美学修复。通俗点说,就是把覆盖在牙齿周围的牙龈剥离下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牙齿周围的牙结石,最后把牙龈缝合回去。
4、药物
药漱口是常见的使用方法,诸如甲硝唑、奥硝唑一类的抗菌药物,但仅仅能缓解一下急性炎症。另外一种则是把药物塞在牙齿周围的沟里,局部发挥抗菌作用。
5、调磨、固定和拔牙
对松动严重、骨吸收超2/3的牙齿,经医生评估后需调磨咬合、固定松牙或拔除,阻断炎症扩散。
参考资料:
口腔科普网,《世界标准刷牙姿势 - 巴氏(Bass)刷牙法》
青春上海,《 才29岁!女子牙齿掉了一大半,医生一看:剩下的也保不住了......》
图片来源:口腔科普网、极目新闻、小红书,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