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长沙,轻风徐徐,阳光温暖。毛主席与来访的胡志明正在室外一起散。毛主席和胡志明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交情甚笃。

胡志明突然向毛主席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能交换一下手里的拐杖,留作纪念。

毛主席看了看胡志明手中漂亮的拐杖,又举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说道:

“换不得呦,你的拐杖那么精致,你要吃亏的呀!”

对于胡志明的要求,为什么主席会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呢?因为这根拐杖对主席含蕴深远。



与拐杖的不解之缘

毛主席一生收藏了五根拐杖,却唯独对这根竹拐杖喜爱有加,跟随他走遍了大江南北。而另外四根材质名贵的拐杖 主席从没有用过。

这根竹拐杖从何而来呢?故事还要从毛主席到第一次到杭州说起。

1953年,毛主席来到杭州。工作人员将他安排在西湖景区的刘庄居住。这里环境优美,又非常的寂静,方便主席为即将召开的大会起草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仍然没有改变夜里办公的习惯。在杭州,他经常工作至深夜。

大夫建议他经常去走一走,爬爬山,这样对身体好一点。

毛主席很愉快地接受了大夫的意见,每星期都出去爬山锻炼,几乎爬遍了杭州市内所有的山,每次回来都精神气爽。



有一次,毛主席攀登海拔400多米的五云山,这里山峦起伏,风景宜人。

爬山时,随行人发现没有给主席带拐杖。李银桥就跑到附近一户农家的竹林里砍了一根竹竿,让农家帮忙处理了一下,给主席当拐杖用。

毛主席问有没有给老乡付钱呀?李银桥告诉主席,老乡虽然不愿意收钱,但还是坚持付给他了。

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表扬李银桥做的对。

爬完山后,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交待李银桥不要扔掉竹拐杖,要带回北京去。

这根被主席把玩的油光锃亮的竹竿,一直陪着他或在中南海散步,或是重返革命老区。

当胡志明提出交换拐杖时,毛主席为什么会委婉拒绝呢?

在毛主席心里,它不仅是一根拐杖,更是蕴含着我党艰苦朴素的作风,拿金子也是不换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哪怕是细微小事,他也绝不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拒绝新棉衣

有一天,毛主席让人把萧劲光找来商量一些事情。走进窑洞,萧劲光却看到毛主席坐在炕上研究地图。

萧劲光知道主席的工作习惯,平时不会坐在炕上的,便以为他生病了,忙问是哪里不舒服。

主席笑了笑,说自己没有生病,唯一的棉裤被江青拿去洗了,这才不得不在炕上办公。

萧劲光明白过来,赶紧安排警卫员到后勤处领一套新棉衣来。毛主席看到领来的新棉衣,反而非常生气,告诉萧劲光:

“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搞特殊。”



上面这张图片记录的是,1942年的一天, 毛主席正在为干部作报告, 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

毛主席穿着一双开口布鞋, 上身是粗布灰制服, 穿着打补丁的裤子。

毛主席一边讲话, 一边挥着手势, 神情十分专注, 而坐在他面前干部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

吴印咸拍取了这个珍贵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什么是艰苦朴素 ,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



这里不管饭

有一次,陶铸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间比较长。等事情都谈完了,也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毛主席看了看陶铸 说道:“你千里迢迢从广州赶来,本来要招待你吃顿午饭,可是我粮票有定量,这里就不管饭了。”

陶铸也是一位从不考虑私利,始终把人民的疾苦挂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卓越领导人。

毛主席一生注重调查研究,经常到一些省市巡视。出门用的东西都是自己带,不给地方增加负担。

被子、床单、枕头、睡衣,甚至拖鞋都带上。工作人员看到那双拖鞋太破了,要换双新的。但毛主席不同意,说补一补还能穿。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今天,我们的物资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忘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