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菲海上争端持续发酵、局势再度升级的背景下,印度向菲律宾交付“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这一事件,无疑为南海本就复杂的局势又添了一把火。据印度媒体4月20日报道,印度军方人士证实,印度已按照合同约定向菲律宾运送了第2套“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系统。这一消息迅速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各方都在密切关注这一举动将如何影响南海地区的战略平衡。
回溯这一事件的起因,2022年印菲签署的采购“布拉莫斯”导弹协议是关键节点。当时,菲军方以3.7亿美元的价格,购买3套印俄联合研制的“先进反舰导弹”。2024年4月19日,印度出动伊尔 - 76运输机,向菲律宾运送了首套“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印度驻菲大使亲自出席交付仪式,并承诺印度将对菲律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支持”。时隔一年之后,印度又向菲律宾交付了第2批“布拉莫斯”,这一次采用成本更低的海运方式。印度消息人士吹嘘道,尽管关税战使全球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但印度依然想方设法按约定时间交货,这无疑是印度国防出口的“里程碑”,也是“印度制造”迈向“世界制造”的又一壮举。
“布拉莫斯”入菲:实力与局限并存
从性能参数来看,“布拉莫斯”确实不容小觑。每套“布拉莫斯”系统包括移动发射器、雷达系统、指挥控制单元和配套的导弹。印媒称,“布拉莫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反舰导弹之一,速度高达2.8马赫,射程为290公里,具备高度的精确打击能力,可以击沉包括航母在内的大中型水面舰艇,是当之无愧的“航母杀手”。菲军在接收了导弹后,立即分配给了海军陆战队,并部署到了巴拉望岛,还将其视为“维护西菲律宾海(即南中国海)主权”的神兵利器。
然而,菲军对“布拉莫斯”寄予厚望的同时,却可能忽略了这款导弹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局限。以目前的部署地巴拉望岛计算,距离仁爱礁仅为200公里,距离黄岩岛也不过240公里,在理论上都处于“布拉莫斯”的射程范围内,再加上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提丰”中程导弹,以及刚刚进驻菲律宾的美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菲律宾军方信心十足,自认为具备了和解放军在南海“掰腕子”的实力。但现实情况是,“布拉莫斯”的低空突防能力极差,严重依赖于GPS导航,其配套的岸基雷达观测距离只有20公里,需要外部引导才能击中目标。这意味着,就算“布拉莫斯”真有印度吹嘘的那么先进,在菲军手里也无法发挥实力。
菲军“以武谋独”难成气候
菲律宾军方想凭借一两件所谓的先进武器,来扭转中菲之间悬殊的军力差距,这显然是没有认清自身的实力。在军事领域,武器装备的性能固然重要,但人员的训练水平、作战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菲律宾军方在接收“布拉莫斯”导弹后,虽然派出了一支21人的小队前往印度进行培训,并在2024年完成了全部培训工作,具备了独自操作该导弹的能力,但这与解放军经过长期实战化训练、拥有丰富作战经验和高素质军事人才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从战略层面来看,菲律宾在中菲海上争端中采取的“以武谋独”策略是极其危险的。南海地区是地区国家共同的家园,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菲律宾试图借助外部势力的支持,通过武力手段来改变南海现状,不仅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也损害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一旦冲突爆发,菲律宾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