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倒反天罡,房产中介开始考核银行了。
- 这究竟是咋回事?
4月17日,一张房产中介公司给银行开会,ppt展示考核内容的信息开始在网上流传。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给银行客户经理的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指标口径,赋分规则等等,还给客户经理搞排名。
据说这家房产中介垄断了当地的二手房业务,会上让各个行去的领导致辞。
-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纷纷议论。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看法和观点:
银行机构太多太多,业务同质化太严重,一块蛋糕是狼是狗都要趴上来啃一口,连国有银行都要下沉去抢农村业务,这放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导致银行话语权越来越弱,坏账率只会越来越高。我个人建议:只保留大型国有银行、部分外资银行、资产排名前10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各地区的龙头农商行!城商行每个地区设限1-3家!所有小型银行的资产都兼并,给当地农商行或者自己上头母银行,如各地的村镇银行…
服务行业,就要有服务行业的样子,不要总觉着手里拿着钱,就高高在上。
保险公司,公积金中心,各种大型企业,各政府机构,个人客户等无不在考核银行,其实银行就是一个服务行业,为了业务发展只能服侍好各行各业的大爷们,其实银行本质上就是一个弱势群体。
上海也一样,一群高中没毕业的中介对一群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的信贷员吆五喝六的,没办法,中介给他们提供客源,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客观现状无法改变…
前几年车辆办高速公路上ETC卡的时候,各大银行也给基层员工分配指标,大热天的,一些上岁数的银行职员满大街找停车场,见人开车就过来推销,都不容易。
这是银行的悲哀啊,中介现在除了拿中介费还跟银行要佣金,给少了就不给业务,特别是房产中介,按揭贷款的业务基本都是中介带来的。
- 不得不说,谁掌握资源,谁就有话语权。银行可管不了中介,但中介可以推介客户的贷款银行。
以前是中介求着银行早点放款,现在是银行求着中介给点业务。这年头,银行营业网点员工的工作强度和竞争压力近年来显著加剧,基层员工不但承担拉存款任务,现在还有信用卡、理财产品、保险等各种各样的营销指标,即使非营销岗位也被要求参与产品推销。绩效工资完全依赖业务量和营销成果,未达标还可能扣减岗位工资。
中介给银行开会,看上去是新生事物。其实,背后就是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倒逼服务在不断升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推动银行进步提高办事效率也是好事,就像支付宝,率先在手机支付,余额宝活期存款等方面崛起,让银行跟着进步。
不得不说,看来时代确实变了,谁掌控了流量,掌控了业务,谁就拥有一定的主动权。不过,可苦了银行网点的基层员工,他们得压力显而易见。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