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冷战,一场没有硝烟却暗潮汹涌的较量,不仅重塑了20世纪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激进的科技竞赛。当美苏两国将核武器的当量推向千万吨级时,核能也被运用于动力系统,尤其在船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既然核能可以用于驱动船舶,那么能不能用于驱动飞行器呢?苏联人对于这一个几近科幻的想法,开始了试验,一架核动力飞机,无需降落补给,便能绕地球飞行80圈,成为悬在对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军还不敢轻易攻击。那么这一疯狂的计划最终如何呢?

一:冷战热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这是核武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战也是唯一一次实战,不久之后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时还是美国盟友的苏联人,被这种毁天灭地的武器震惊了,二战结束后不久,整个世界进入美苏冷战的格局,苏联虽然拥有规模庞大的武装力量,但初期在核武器上落后的局面,让苏联人在面对美国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的感受。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自此美苏两大国都进入了拥核时代,也因此在核武器,核动力装备上开展了长期的军备竞赛。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艾尼威托克环礁埃卢盖拉布岛实施“常春藤迈克”试验,释放一千万吨TNT当量,彻底摧毁小岛,次年1月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成功研制氢弹,确立美方热核领先地位。

苏联这边也是紧随其后,1953年8月12日,RDS-6s(Joe-4)首爆,当量约400千吨TNT,实现技术追赶。1955年11月22日,苏联首枚两级氢弹RDS-37试验成功,当量约一百万吨TNT当量,标志热核技术成熟。到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诺瓦亚泽米利亚引爆三阶段“沙皇炸弹”(RDS-220),实测当量约五千万兆吨TNT当量,这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爆。



核武器爆炸的当量越爆越大,从“小男孩”和“胖子”的几万吨当量到沙皇炸弹的千万吨当量,但是原子能难道只能用来制造越来越大的炸弹吗?原子能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当时的科学家看到了它在动力驱动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在美国宣布氢弹试验成功后的第二年,1954年美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这艘核潜艇的名字来自凡尔纳的著名小说《海底两万里》。小说中的“鹦鹉螺号”靠电力驱动,而电力是从海水中提取的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合金再转化成电,可以无期限的在海底航行。《海底两万里》最早发布于1866年,在该小说发布88年,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下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实现了将近人类一个世纪前的科学幻想。



有了美国人珠玉在前,苏联人同样也不甘示弱,1959年,“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实现了苏联在核动力领域的巨大进步,其实早在一年前苏联就下水了核潜艇“列宁共青团号”,但是由于采用液态金属反应堆,导致事故频发。

既然核能可以在船舶方面使用,那么是否能搭载在飞行器上,让核能上天呢?



二:将核动力搬到飞机上

苏联人对于核动力的探索相当之早。



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冷战开始升温,苏联开始研究开发核反应堆作为驱动军舰的动力源,到了1955年的8月12日,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了一项命令,要求航空工业内联合研究核动力与航空业相结合的可行性。这个任务落在了安德烈·图波列夫和弗拉基米尔·米亚西切夫设计局的头上。

几个设计局联合起来,旨在开发和生产几种由核能提供动力的飞机,但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和复杂,在内部的计划中,预估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生产出飞机的原型机。该项计划从1955年年底启动,如果计划顺利的话,应该会在七十年代末或者八十年代初期能够见到实机。但是在启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设计和测试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在船舶上有足够的空间,核反应堆大点也能接受,但是在飞机上空间有限,反应堆稍大点或者重点,整个飞行系统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图波列夫设计局将目光看中了图-95战略轰炸机,图95轰炸机全长为49.5米,翼展为50.1米,高度为12.1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88吨,最大载荷能力为23吨,从尺寸上来说最适合作为核飞行的试验平台,改造之后的试验机被命名为图-95LAL。

到了1958年,准备用于飞机动力的核反应堆在地面上安置完毕,准备进行地上测试,在这一年夏天,核反应堆开始测试,功率水平达到设计要求,下一步就是将反应堆飞上天,在天上测试反应堆是否安全可靠。

图-95LAL核动力飞机在1961年5月到8月进行了34次的飞行试验,但是这些试验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关闭核反应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对核反应堆的辐射屏蔽是否有效,毕竟如果对辐射的屏蔽不到位,在没被北约的导弹火炮击落之前,估计飞行机组自己就先得完蛋。在使用了大量的液态钠,氧化铍,镉,石蜡和钢板之后,防护层有效的阻止了来自反应堆堆的致命辐射,机组人员舱的辐射水平很低,辐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接下来就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接下来生产的测试飞机,从一开始就设计使用核能作为主要推进力,这架飞机基于之前的测试机型图-95,代号为119号飞机。119号飞机和图-95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动机,图-95轰炸机拥有四个发动机,而设计的119号飞机中有两个发动机为新型的NK14a,该发动机的动力来自于核反应堆。与之前试验的图-95LAL一样,内部炸弹舱放置核反应堆,图波列夫设计局预计到1965年底之前,这架119号飞机可以用于跑道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设计局考虑将四台发动机全部更换为NK14a型发动机,但是119号飞机始终只停留在纸上,由于预算远远超出之前的安排,研发经费被一砍再砍,最终由于经费不足,加上新型常规战略轰炸机的推出,这个计划在1966年8月被取消。

三:

119号飞机虽然被中止,但是不代表苏联停止了对于核动力飞机的兴趣。

苏联对于核动力飞机的研发不止119号一个,在119开发的同一时间段,有一个代号为120的核动力飞机项目。119号项目是基于图-95平台,仍然采用4发涡桨发动机,而120项目将采用最新的涡喷发动机和新的核反应堆布局,而且对辐射的防护性能更好且搭载更为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

新设计的飞机将搭配由库兹涅佐夫开发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与119项目将核反应堆安置在弹仓不同的是,120项目将反应堆安置在飞机尾部的重铅屏蔽舱中,尽可能的远离机组人员。但是120项目的命运与119一样,同样由于经费不足,计划最后中止,最终也只能停留在设计图纸之上。

照理说苏联的核动力飞机总该到此结束了,然而苏联人可能对于核动力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吧,除了前面说的两个项目以外,1955年夏天,米亚西切夫设计局启动了另外核动力飞机的计划。

米亚西切夫的设计代号为M-60,M-60飞机用常规燃料负责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等飞机将高度抬升至预定目标后,启动核系统为飞机供能,核动力系统将为飞机提供2马赫的巡航速度,核反应堆和120项目一样,安置在飞机的后部。

当然M-60也没有走出设计图纸,1959年M-60项目被取消。进入60年代之后,由于核动力飞机消耗的资金过多,加上技术难度巨大,苏联领导层决定放弃所有的核动力飞机的相关计划,结束了这个人类历史上这个昂贵且极具挑战性的试验。

倘若历史线出现了偏移,人类真的将核动力飞机制作出来,这架飞机飞上天空之后几乎拥有无尽的能源,起飞后可以一直环绕地球飞行,而且敌人也不干轻易击落,试想一下,如果美军将苏联的核动力飞机击落,飞机一旦落在北约的地盘上,等于自己给自己扔了一颗脏弹,核辐射带来的破坏将是非常致命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目前的原子能技术以及飞机的设计水平已经高度发达,也确实能支撑起核动力飞机的制造,但是从实用性和成本角度考虑,核动力飞机却不是一个好选择,首先耗资太过庞大,其次维护成本高昂,加上实战性和飞机失事可能随时在当地制造一个“切尔诺贝利”或者“福岛”,各个军事大国也不会优先考虑它。

有着隐蔽性和可靠性更高的新型潜艇和洲际弹道导弹做替代,哪个国家也不会冒着风险,将核反应堆送上天。无论美国还是苏联,谁也不敢百分百保证,飞机的炸弹和飞机本身,只会落在敌人头上,不会落在自己头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