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近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联合多部门在草阳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召开的"施工单位和群众面对面噪声防治恳谈会",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创新性的环境治理模式。



此次恳谈会的召开背景极具代表性——一边是周边居民对施工噪声的投诉,一边是关系到千余户回迁居民的重点民生工程。这一矛盾在全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如何平衡施工进度与周边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治理的关键难题。



在恳谈会上,周边居民代表马先生表达了对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施工的困扰,而回迁户代表则讲述了租房生活的艰辛,如93岁老人"天天嚷着要回家"的辛酸处境。这种"互诉衷肠"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情感共鸣的建立,为后续的理性协商奠定了基础。



面对居民诉求,施工方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做出了明确承诺并详细介绍了一系列降噪措施,包括:时间优化: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调整铝合金模板施工时间为6:00-22:00;

技术降噪:采用变频式振动器、对讲机通话等设备;管理规范:禁止轰油门、禁止鸣笛、关闭倒车警报物理隔音:在钢筋加工区域和洗车棚四周设置降噪屏等。

这些措施体现了"技术治理+管理创新"的综合策略,既考虑了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又尽可能减轻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本次恳谈会从一定程度上还展现出多方协同的治理创新色彩,比如,虽然由环保部门主导,但实际参与主体包括:

1、政府部门:环保局莲湖分局、街道办事处、法院

2、社区组织:草阳社区

3、企业方: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

4、居民代表:周边居民、回迁户

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治理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配合、居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草阳社区党委书记郭玮说,草阳小区的回迁牵动着1000多户居民的心,有位90多岁的老爷子,隔三差五推着轮椅来社区,就是盼着回迁。如果噪声真的影响到周边群众的生活了,请及时联系社区,社区会及时和工地对接解决问题。



事实上,恳谈会机制作为化解施工噪声矛盾的创新治理模式,已在多个城市因地制宜地推广,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各具创新亮点的主要典型应用案例包括:

广州黄埔区:居民恳谈会常态化机制

亮点:1、 问题导向的快速响应针对夜间施工噪声投诉,街道办牵头召开居民恳谈会,要求施工方提前报备施工计划、张贴告知书,并承诺优化施工工艺(如禁止鸣笛、灯光信号控制等)。

2、技术赋能精准治理组建夜间巡查专班,结合噪声监测设备与居民监督,对28个工地实施动态监管,10月立案查处11宗违规施工。

武汉硚口区:全方位“沉浸式”沟通

亮点:1、工地开放日与微信群联动邀请居民进入汉西城建142地块工地实地考察,建立专属沟通群,针对孕妇等敏感群体点对点解释施工必要性。

2、设备优化降噪通过挖掘机“乾坤大挪移”(将老旧设备调换至非居民区工地),以低成本实现噪声源消除。

上海徐汇区:三共享联防联控机制

亮点:1、跨部门数据互通建立工地施工清单、夜间施工信息、出土工地情况“三共享”机制,联合生态环境、建管、城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2023年检查工地25个。

2、达标扰民问题化解对某研究所噪声投诉实施“双监联动”,虽检测达标仍要求加装隔音棉,体现柔性治理。

深圳:远程喊停系统+恳谈会闭环管理

亮点:技术监管与协商结合安装566套“远程喊停系统”,实时监测噪声并自动喊话提示,同时通过恳谈会签署《夜间施工谅解协议》,信访量同比下降18.8%。

其他还有:昆明滇池度假区的集体约谈与普法结合对7家施工单位集体约谈,强调《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要求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动态调整施工工序。

北京呼家楼街道:三项工作机制建立施工方-社区-居民联络机制、施工作业预警机制、会商报备机制,确保噪声管控与居民知情权同步。

3上海静安区:首证会商制与分级评价首次发放夜间施工证明前需多部门联合审核,并根据工地环保表现动态分级,影响文明工地评选。

将西安的这次恳谈会与全国其他城市的相关实践相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共同趋势主要有: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西安的恳谈会是在施工过程中主动召开,而非等待矛盾激化后的被动应对

技术与协商双轮驱动:既有物理降噪措施,又有沟通机制

社区参与的桥梁作用:社区成为政府、企业、居民三方的重要连接点

不过,相比广州的"居民恳谈会常态化机制"、深圳的"远程喊停系统"、上海的"三共享联防联控机制"等更为系统化的做法,西安的实践尚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技术监测手段、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

虽如此,此次恳谈会的成功举办,也体现了一定社会治理的深层价值,超越了简单的噪声治理,折射出当代城市治理的几个重要趋势即:公共政策的柔性转向: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向多方协商;社会资本的培育:通过面对面交流增进互信,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以及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执法人员刘学冬表示:“今天的面对面恳谈会上,市民提出噪声污染影响休息的问题,施工单位介绍采取的措施,大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尽力化解施工单位和群众的矛盾,让保回迁的民生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精髓所在。



西安草阳村小区环保恳谈会的召开,展示了一种基于对话协商的环境冲突化解机制的可行性。这种创新实践既保障了重点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又尊重了周边居民的环境权益,体现了"民生优先"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



未来,西安市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一机制,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构建更加系统化、常态化的噪声治理体系,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鲜活案例。(供稿:董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