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获悉,《南京市城市更新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近日印发,《导则》的印发填补了项目更新方案的编制指南空白,将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各项工作“流程统一、材料全面、行为规范”,使得各阶段工作流程、责任主体、工作内容有据可依,有例可鉴,实现城市更新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导则》从六个维度提出重点技术指引。

加强民生保障方面,《导则》提出明确推动宜居完整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小区智慧化水平,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全龄友好幸福小区,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交通出行无障碍建设,明确城市主要道路以及通道等应当按照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打造现代化宜居好房子,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标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

提升安全韧性方面,明确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供水、供热设施设备更新,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排水管网和雨污分流等改造;提高城市建筑安全水平,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移除违章建设及堆积物品,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等。


保护历史文化方面,明确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树名木,整体性保护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完善产业功能方面,明确建设集约高效生产空间,通过回收、转让、租赁等方式,加强对老旧厂区、商业区、校区、楼宇等生产空间的整理与腾退;鼓励培育新型创新产业,针对高校、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差异化空间需求,建设文化创意园、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空间,升级迭代商圈、商业街、商业体和夜市等。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明确推广绿建与生态化设计,采用绿色建材和可再生、可再利用材料对既有建筑实施绿色改造,因地制宜增加绿色屋顶、垂直绿化、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等


推进数智建设方面,明确数字平台建设,加强生产工艺和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增设智能便民设施、打造智慧社区和“一网统管”的管理模式等。

此外,《导则》针对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流程与事项,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更新应用型指引。


居住类项目是指对建筑密度较大、安全隐患较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等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建筑、片区、街区进行更新,保障居住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关注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审定标准;立足消防安全,优化消防审验程序;完善土地手续,实施合法程序;关注老幼需求,体现人文关怀;长效运营管理,推进共建共治。

生产类项目是指不符合发展导向、利用效率低下、失修失养的老旧厂区、商业区、园区、馆区、楼宇等进行更新改造。关注重点为理清产权关系,创新土地管理;制定激励政策,调动主体积极性;合理配置功能,推动产城融合;链接更新需求,强化招商运营。

综合类城市更新指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混合的复合空间进行的城市更新。关注重点:重点从空间布局、设施配置、资金平衡、时序安排等方面进行统筹,避免零散化、碎片化,实现从点状项目更新到片区统筹更新。

通讯员 宁建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赵丹丹

(南京建设公众号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