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灭蜀的10大曹魏名将,竟无一善终,其中一人还是刘备结拜兄弟之子。
《三国志》记载:司马昭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钟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由此可见,魏军灭蜀的总兵力大概在十八万左右,其中钟会手里兵力为大头,邓艾手里兵力为小头,从实权来看,钟会也比邓艾大,钟会当是主统帅,邓艾当是副统帅。至于诸葛绪,被钟会参了一本,排挤押送回了京城。另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监军卫瓘,《晋书》记载:卫瓘以本官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不要小看监军的权力,肯定是司马昭有意安排的隐形三把手卫瓘。
但可能是益州成都有什么割据魔力,可能是司马昭对谁都不完全信任,参与灭蜀的10大曹魏名将,竟然没有一个人得到善终。不知道是运气差,还是司马家太坏,这10人中还有一人是刘备早年结拜兄弟牵招之子牵弘。
东路军统帅:钟会
钟会入川后,比邓艾还飘,他是真正想要造反的人,邓艾只是行为上有失偏颇。《三国志》记载:悉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宫,为郭太后发丧于蜀朝堂。很明显了,钟会就是要策反众将,共同起兵讨伐司马昭,但卫瓘、胡烈等将和钟会并非一条心。最终大量魏军在成都被煽动兵变,钟会因而被杀害,40岁没命。
西路军统帅:邓艾
邓艾死得比较冤枉,先被钟会诬陷,然后被卫瓘、田续二人设计绞杀于三造亭。邓艾内心其实并不想造反背叛司马家,毕竟邓艾本人是恩师司马懿一手提拔的,只不过占领成都后邓艾的很多做法,有失君臣伦理纲常,难免被对手同事参一本。
监军持符节:卫瓘
卫瓘是邓艾、钟会之争的最大赢家,逃过了初一,可惜没有逃过十五。公元291年,卫瓘还是不幸死于西晋政变斗争之下,《晋书》:卫瓘不从,遂与子卫恒、卫岳、卫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卫瓘之死,也是八王之乱的开端。
前司马昭主簿,后邓艾司马:师纂
师纂原是司马昭的主簿,后来担任了邓艾的军司马。师纂是很倒霉的,绵竹之战击败诸葛瞻有大功,却不幸被斩杀于三造亭。
振威护军:牵弘
牵弘是雁门郡太守牵招的第二个儿子,这是个名将,灭过蜀汉打过东吴,并没有受邓艾、钟会二人的牵连。且牵弘的老爸牵招,年幼时还和蜀汉先帝刘备结拜为了异姓兄弟,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可惜在外派出兵胡人之战,被秃发树机能等围困于青山,为西晋战死沙场,没能善终。
征蜀护军:胡烈
胡烈和卫瓘一样,是钟会之死的背后“指使者”,有幸活了下来。但于公元270年,大战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被鲜卑大军围困而战死。和牵弘一样,也是战死沙场,没能善终。
金城太守:杨欣
灭蜀之战杨欣的存在感并不高,没有及时站队,故而也有幸活了下来。但于公元278年,和鲜卑大将若罗拔能大战于武威,战死报国。
胡烈之子:胡渊
胡渊是胡烈的儿子,也是钟会之死的直接凶手,虽然效忠于司马家,但后来死于八王之乱政变。
邓艾之子:邓忠
《晋书》记载:夜袭邓艾于三造亭,斩邓艾及其子邓忠。邓艾被冤枉,邓艾的儿子邓忠自然也一并被冤枉了,大败诸葛瞻的邓忠也死于三造亭。
许褚之子牙门将:许仪
许仪是虎痴许褚的儿子,在灭蜀的行军途中,因为没有做好造桥开路的先锋工作,而被一把手钟会直接下令杀掉了。
以上10大灭蜀的曹魏名将,竟然无一善终,可惜可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