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各类防晒产品开始在线上线下热销,成为当下群众的消费热点。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防晒产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正确购买、安全使用。
防晒衣
防晒衣是一种通过特殊面料或工艺阻挡紫外线的防护服装,其核心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但是,市场存在一些“伪防晒衣”,在宣传上打着“防晒”的幌子,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耐光色牢度及纤维含量等发现不合格率较高,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消费者应注意:
查看防紫外线性能标识
决定一件防晒衣防晒性能的主要有两个数值:UPF值和T(UVA)AV值。UPF值是紫外线防护系数,数值越高说明紫外线防护效果越好;T(UVA)AV值是紫外线透射系数,数值越小说明防晒遮挡效果越强。根据《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GB/T 18830)标准规定,UPF>40且T(UVA)AV<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尽量挑选深色系的防晒衣
一般来说,聚酯纤维、锦纶等合成纤维防晒衣要比棉、真丝等天然纤维防晒衣的防晒效果好,深色衣服的防晒效果好于浅色衣服。织物密度越大,织物越厚,颜色越深,防晒能力越强。
尽量挑选透气性好的防晒衣
透气性好的防晒衣,穿着体感凉爽。挑选时可以用嘴贴近面料吹一下,轻易能吹透则透气性较好,否则透气性就较差。
尽量减少防晒衣的洗涤次数
避免高温熨烫和频繁洗涤,冷水轻柔手洗后阴干,防止防晒涂层损坏,降低紫外线防护系数。
太阳伞
小小的一把太阳伞虽然能带来防晒等诸多便利,但也存在触电、交通等安全隐患,不合格的太阳伞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消费者应注意:
看标识
看产品包装和标识,不要购买“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执行标准等)产品。按国家标准GB/T 18830规定,防护等级标识要明示在产品上,通常会缝在太阳伞里靠骨架内侧的地方,或在吊牌上标明。选购时,仔细查看防护等级标识,UPF>40且T(UVA)AV<5%时才能有效防紫外线。
看面料
织物的颜色、结构、原料与紫外线防护性能有关。市面上太阳伞面多为涤纶(聚酯纤维)、尼龙(锦纶)面料,在面料相同的情况下,颜色越深阻挡紫外线穿透的能力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尽量选用面料结构紧密或内侧涂有深色(如黑色)涂层的产品,防晒效果更好。
看伞骨
伞骨越结实牢固,太阳伞整体更抗风、耐用,伞的骨架要有一定的重量,消费者不必过分追求轻盈感。
看外观
注意可接触的部位不应有伤害人体的锐角、快口、毛刺,如铁丝头外露易引起刺伤、割伤、划伤等物理伤害。
闻味道
若发现新伞有明显异味,应将其撑开放置于通风处散味。
太阳镜
人在阳光下通过调整瞳孔大小来调节光通量,当光线强度超过人眼调节能力,就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太阳镜通过遮挡阳光透过量,减轻眼睛疲劳或强光刺激造成的伤害。
如果太阳镜的紫外光谱透射比、可见光谱透射比、球镜度、散光度等不符合要求以及使用不当,对人体眼睛会造成更大伤害,也可能会因佩戴不适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为了预防此类风险,消费者应注意:
查看外包装
通过正规渠道沟通,查看是否有合格证、厂名厂址、联系电话、执行标准等标识。
查看分类标识
留意产品外包装上镜片的类别、分类号以及使用限制警示,根据各自的喜好和不同的用途来选择太阳镜,其中4类镜片应适用去日照特别强烈的地区。
若非近视,镜片的球镜度及散光度应满足对平光镜片的要求
鉴别方法:将太阳镜置于眼前,透过镜片观察远处目标,并上下前后移动,目标不应有摆动及波浪形变形。
镜片的颜色不应造成观测周围环境时的颜色失真
鉴别方法:在没有佩戴太阳镜前,先观察红、绿、黄等颜色的物体,然后戴上太阳镜,观察同样的物体,两次观察的颜色不能偏色。
应注意佩戴方式
避免在阴天、黄昏、傍晚和室内看电影、电视等活动时戴太阳镜,会引起眼肌紧张和疲劳,导致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严重时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先天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以及斜视、弱视,色弱、色盲,患有青光眼的孩子最好不要佩戴太阳镜。太阳镜镜片不要放置在高温环境,减少与硬物的摩擦,当磨损影响清晰度时应及时更换。
来源 |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网站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陈春晓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