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不写散文诗
文|耳东东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来华潮”。
今年入境人员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单日最高 12.2 万人次。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游客中,韩国游客以 19 万的人次。
把日泰等传统旅游大国甩在身后,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为什么今年入境人数这样多,他们这么着急来旅游为了啥?
近年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来历史性突破,出入境客流呈现爆发式增长。
最新统计显示,2023 年该机场出入境人数已突破 1000 万人次。
单日最高通关量达 12.2 万人次,相当于日均承载一座小型城市的人口流动规模。
韩国游客以 19 万人次的年度访问量跃居首位,成为推动上海国际旅游市场升温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今年该机场日均国际航班起降达创下新高,航线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形成 “沟通亚太、辐射欧美、连接中东” 的立体交通网络。
单月出入境峰值突破 150 万人次,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37%。
其中免签入境旅客占比高达 50%,彰显中国签证便利化政策的磁吸效应。
韩国游客的 “主力军” 地位尤为引人关注,据上海文旅部门统计,韩国赴沪游客量较 2022 年增长 210%。
超越日本、泰国等传统客源地,成为上海最大的国际旅游市场。
首尔至上海的航班日均达 18 班次,早高峰时段甚至出现 “一小时三班” 的密集频次。
目前中国对新加坡、文莱、日本等 20 个国家实施免签入境政策。
对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试点 “过境免签”,并在上海、北京等地推行 144 小时免签政策,覆盖全球 53 个国家。
这些政策极大降低了旅游成本,数据显示,免签旅客平均停留时间达 5.8 天,人均消费超 1.2 万元,显著高于普通签证游客。
面对日均 3 万人次的通关压力,浦东机场边检部门启动 “极限挑战” 模式。
凌晨 2 点的边检大厅灯火通明,32 条人工通道与 20 台自助通关设备全开。
这种精细化管理,既展现了中国口岸的效率,也体现了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浦东机场的客流奇迹,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表现。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都要选择来到上海。
这不仅带动酒店、零售、航空等产业复苏,更推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跨国交流。
韩国游客在豫园学习书法,日本学生在复旦大学参加夏令营。
德国企业家在进博会寻觅合作伙伴,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们在黄浦江畔共同见证中国文化。
长远来看,外国游客这样来华,体现了出全球旅游重心的转移。
当欧美国家深陷通胀压力与旅游成本高企的困境,中国以安全的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政策体系,成为全球游客的 “优选目的地”。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浦东机场的繁忙景象不仅是一组数据,更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缩影。
当 12.2 万人次在单日跨越国界,当韩国游客成为外滩的常客,当免签政策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对于我们来说,看到的不仅是客流的涌动,更是文明的互鉴、合作的共赢。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这种开放姿态与治理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从 “国际大机场” 到 “全球候机楼”,浦东机场的蜕变之路,正是中国拥抱世界的时代最好体现。
信息来源
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2025-04-20 《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数已破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