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城发布了首款混动重卡Hi4-G,显示要在该领域大力布局的野心,也将混动重卡再次拉进大众视野,备受热议。

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8.2万辆,渗透率13.6%。其中,混动重卡虽占比不足1%,但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800%。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工信部公告显示混动重卡上榜33款,同比暴增371.4%,渗透率升至7.7%。尽管基数较小,但增长势头迅猛,尤其在长途干线物流、极寒地区等场景中,混动技术成为填补纯电续航短板的关键选项。



一、政策与场景倒逼混动重卡推向市场

1.油耗标准与国七倒逼技术升级

2025年7月即将实施的《重型商用车辆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限值标准》要求油耗较第三阶段降低12%-16%,传统燃油重卡难以达标,混动技术因可兼顾动力与节油成为车企核心解决方案。此外,国七排放标准制定在即,进一步压缩燃油重卡生存空间,混动重卡通过“油电协同”降低碳排放。同时,受制于补能设施缺失、氢价高、换电设施建设周期长等因素,纯电车型及清洁燃料车型在中长途运输场景尚未发展成熟,低碳混动技术的攻克和高效物流解决方案的实践符合政策导向。

2.运费低迷与场景化需求驱动

当前货运市场运价持续低迷,燃料成本占物流企业总成本的30%-40%。混动重卡通过节油10%-40%(如福田欧曼HEV)显著降低运营成本。特定场景如800公里以上长途运输、山区爬坡、极寒环境等,混动技术优势凸显。例如,长城Hi4-G在云南山区通过动能回收提升续航15%,实现柴油与电力的高效协同,整体马力超过1000匹,极大地提升了动力响应效率,适应各种复杂路况。



二、国内外最新混动重卡动向

国内技术突破与场景适配的长城Hi4-G技术,采用“三擎八挡十模”架构,搭载13L柴油机与P2+P2.5双电机+8挡DHT混动专用变速器,综合马力达1050匹,平原油耗低至19.9L/100km,山区场景节油30%。DHT变速箱是混动技术电气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从“油改混”到专用化、多档化的技术跃迁。



长城与康明斯联合研发混动专用发动机,共享乘用车供应链资源,降低研发成本。福田欧曼星辉混动重卡通过智能模式切换实现节油10%-40%,适配中长途干线物流。

此外,吉利远程星瀚H采用串联混动架构,可实现纯电驱动、增程驱动、甲醇内燃机直接驱动。



串联混动系统在大载重、高速工况下的能量利用表现远低于串并联混动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串联工作模式下发动机能量流的利用效率远低于发动机直驱效率。进而,采用双电机多挡位串并联混动系统成为混合动力商用车的重点研究方向,由于其工作模式较多,包括单电机驱动、双电机驱动、串联增程模式、多挡并联混动模式(含并联充电、并联驱动等),其在合适载重环境下的驾驶场景广泛,既能够高效应用于城市低速拥堵场景,又能够满足高速畅通场景下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点,而串联混动系统更适合应用于发动机能够在高效点工作下的驾驶工况,如矿卡等应用较为单一且固定的驾驶场景。

三、技术趋势与发展建议

1. 从“过渡”到“较大发展” 的政策扶持

补贴与路权倾斜。建议将混动重卡的新能源补贴适当增加,并在路权、购置税减免上与纯电车型平权。

技术中立化法规。避免政策过度偏向纯电或氢能,鼓励多元化技术路线,例如将混动纳入碳积分体系,在重型车国七制定中多考虑混动重卡的技术导入。

2. 场景化与精准标定的技术优化

一车一场景的精准标定。针对不同场景(如冷链、矿区、港口)开发专用混动策略。例如,长城通过500万公里实测数据,实现“下坡动能回收”“极寒预加热”等场景化功能。

动力链集成优化。推动混动专用发动机(如玉柴、潍柴研发机型)与多挡DHT变速箱的深度整合,提升能效。

3. 成本与规模化破局

供应链协同。借鉴长城“乘商联动”模式,共享电池、电控等供应链资源,摊薄成本。

全生命周期经济性验证。通过TCO(总拥有成本)模型向用户证明混动重卡的长期收益,例如3-5年收回购车差价。

四、混动重卡的未来定位总结

汽车总站网认为,2025年,混动重卡将在政策、技术与场景需求的三重驱动下,从“过渡方案”升级为特定场景的“最优解”。其核心价值在于填补纯电续航短板、规避氢能高成本,并在长途干线、复杂工况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随着头部车企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深化,混动重卡有望在2030年特定场景下占据新能源重卡市场30%份额,成为绿色运输生态的关键一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