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农村大兵 审核 | 陈宁 马响响
曾经,骑着电摩去南京不过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从未付诸行动。我也未曾想过带上儿子一同前往,总担心他会在途中睡着,带来诸多不便与危险。事实证明,这份担忧并非多余。
出发时,整体还算顺利,然而行至安徽境内,意外突然降临——车胎被扎出一个洞,瞬间没了气,车辆剧烈抖动。我心猛地一紧,迅速减速,终于将车稳稳刹住,算是有惊无险。
出发前,我就知道205国道大车多、路面脏,车胎被扎的风险极高,所以特意准备了补胎工具和打气筒。可千算万算,偏偏忘了带割蘑菇钉的小刀片。关键时刻,车里的博世砂轮片派上了用场。
补好车胎后,我一路疾驰,于晚上9点抵达南京六合。六合龙池湖风景宜人,我们在此扎下帐篷,享受片刻宁静。
次日,带着家人游览南京,骑行跨越长江大桥,还顺道拜访朋友,不仅给车充了电,还蹭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返程途中,又在南京狮子山驻足,领略明城墙的历史韵味。
然而,回程之路堪称“人在囧途”。
行至盱眙,车胎接连被扎三个洞。当时儿子正在熟睡,我察觉到车辆有些异样的抖动,刚想开口询问,后轮便突然爆胎,车辆瞬间失去平衡。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唯一的念头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控制住车辆。车上载着妻儿,还有诸多行李,要控制住失控的车子谈何容易!我手脚并用,在即将停下的瞬间,用脚撑住车身,左脚不慎崴伤,右脚也被划破了皮。待妻儿安全下车后,我急忙让他们远离路边,毕竟大货车川流不息,这样既能确保他们的安全,也能给过往车辆一个警示。我强忍着痛,一瘸一拐地架起车子,开始寻找漏气点。
找到一处后,打上补丁,可打气筒打了许久,却毫无反应。那一刻,绝望涌上心头,我甚至开始盘算着如何寻求救援。突然,儿时看到大人补胎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我一边打气,一边用力敲打轮毂,奇迹般地,轮胎终于有了反应。此时已是晚上9点半,距离家还有100公里左右。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意外,我再也不敢骑快,小心翼翼地以50码左右的速度前行。
一路上,眼睛死死盯着路面,时刻警惕着大货车洒落的砖块、木棍、石头,稍有不慎,两轮车就可能失控翻倒。尤其是遇到对面大货车开远光灯,在那刺眼的强光下,电动车微弱的灯光几乎形同虚设,我只能凭借余光,全神贯注地骑行,生怕出现任何闪失。终于,在夜里11点42分,我们平安到家。
这次骑行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作为一名非专业骑行者,我甚至没有提前规划好路线,仅凭导航和直觉就踏上了205国道。后来才意识到,这条国道并不适合骑行:
其一,大货车往来频繁,安全隐患极大;
其二,路面脏乱,玻璃碴、铁丝、钉子随处可见,车胎被扎的概率极高;
其三,一旦车胎漏气,在车来车往的国道上,车辆极易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我并不鼓励大家选择205国道骑行,建议大家提前做好攻略,选择安全的路线。毕竟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我们肩负着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必须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
但同时,我也鼓励大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因为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就像孩子,即便被父母规划好了成长的“轨道”,内心也渴望挣脱束缚,只是由于未成年,力量和能力有限,只能默默抗拒,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天。
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若一辈子都在既定的“轨道”上按部就班地生活,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苍白无趣。
其实,即便人生被精心规划、准备充分,也难免会遭遇变数。这次骑行,既然已经出发,我便咬牙坚持,即便深夜在黑暗中艰难补胎,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为了全家的安全,我选择放慢速度,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骑行充满了刺激与挑战,也让它比开车更具吸引力。
人生亦是如此,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偶尔也需要体验一下“过山车式”的生活。只有经历过困难、危险与挫折,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脆弱,也能挖掘出自身潜藏的巨大能量。这次骑行的经历,让我感悟颇深,这样的“囧途”,或许此生都不会再有第二次。
曾经,我是体制内一名安稳的体育老师,当我毅然跳出那条安稳的“轨道”时,许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为我感到惋惜。但我却乐在其中,享受这种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生活。
我不愿过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不想在人生刚开始时,就已能预见退休时的模样。人活着,不应仅仅是为了生存,更要学会生活。如果生命的意义仅仅在于生存,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何价值?不要给自己找太多借口,想做的事,就勇敢去做,不必非要等到财务自由的那一天。
遥想当年,徐霞客身处落后的年代,交通工具远不如现在发达,却依然能够周游世界,留下千古流传的《徐霞客游记》。
而如今,我们总是以生活压力大、房贷车贷重为由,不敢跳出舒适圈,殊不知,越是犹豫退缩,就越会被困在原地,错过生命中更广阔的“旷野”。
有人说,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你的世界范围边界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