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拉黑约定”约出文明硕果

——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九梅麓自然村乡风文明建设典型经验

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九梅麓自然村以“拉黑约定”为核心抓手,将村规民约从“纸面约束”转化为“全民共识”,通过共商契约、刚性约束与柔性互助结合,构建起“人人重守约、户户互监督”的乡风文明新格局。九梅麓村先后获评自治区乡风文明十大典型案例、自治区十佳村规民约,助力清湖村委跻身全国文明村、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村,成为乡村治理的“守约样本”。


北通镇九梅麓村景。浦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座谈商议:定“拉黑之约”,让文明底线立起来

古荔树下的“座谈商议”是“拉黑约定”的诞生地。村民围坐论事,将红白事操办、“丰收节”规制等细化为12条具体条款,特别增设“拉黑约束机制”:违反村规者首次登记公示,屡教不改则启动“集体拉黑”——违约家庭举办红白事时,全村不予参与,直至通过文明实践修复信用。这种“软约定+硬约束”的创新,让村规从“柔性倡导”变为“刚性标尺”。

如今,全村“丰收节”办席量下降70%,攀比宴变成了自助餐式的“睦邻茶会”。红白事简办、节俭过节成为村民自觉,“怕被拉黑”的底线意识转化为“主动守约”的文明自觉。

积分筑信:设“纠错通道”,让守约动力强起来

村里的“道德超市”既是“文明银行”,也是“拉黑解除枢纽”。村民参与21项文明实践可累积3-5分“新风积分”,积分可兑换物资、申请村集体项目扶持,更关键的是作为“拉黑豁免凭证”:偶有违约者,需通过12次志愿服务攒够60分“纠错积分”,经村民小组评议后方能解除拉黑,变“孤立惩罚”为“教育提升”。

村民容泽某曾对门前卫生漠不关心,在“拉黑约定”的警示下,主动加入“清晨清扫队”,32次志愿服务记录让他的积分本密密麻麻。“怕被拉黑丢脸,更想靠行动挣回面子。”他的转变不是个例——全村98%的家庭参与积分实践,累计兑换2.3万分,形成“积分存文明、违约必担责、纠错能翻身”的良性循环。


整洁的村史小院。浦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邻里监督:织“约束网络”,让文明共建热起来

“新风守约联盟”与“拉黑约定”双轮驱动,构建起“守约—监督—互助”三级网络。36户首批签约家庭组建政策宣讲、纠纷调解、环境管护三支队伍,每月公示“新风红榜”,积分靠前家庭成为“守约星级户”,事迹登上村史小院“文明墙”;对积分落后或轻微违约家庭,联盟派“星级邻里”上门结对,通过共做志愿服务、同吃“文明餐”等方式传递守约理念,防止“被拉黑”成为了村民共同的“警戒线”。

联盟理事长容泽林既是积分“状元”,更是“拉黑约定”的守护者。他带领邻里小组为3户村民制定“文明提升计划”,从民宿改造到古荔园养护全程帮扶:“邻里之间不仅要互相提醒,更要帮着把守约的好处实实在在摆出来。”在他的带动下,95%的家庭加入联盟,“怕拉黑、争红榜、互帮扶”成为九梅麓的新时尚。

共享共荣:结“文明硕果”,让乡村蝶变美起来

“拉黑约定”催生内外双变:外在,古荔园变身“康养打卡地”,闲置老宅改造成“新风民宿”,村史小院、农耕文化馆成为文明地标,2023年获评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内在,80岁容大爷主动讲解村规,返乡青年组建“电商助农队”,退还超额礼金、修补公共设施成常态,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村民们还在不断升级“拉黑约定2.0版”,新增“垃圾分类积分”“孝亲敬老星级评定”等条款,将更多文明细节纳入约束范畴。如今的九梅麓,契约墙上的红手印依然鲜艳,道德超市的货架始终充实,唯一不变的,是村民们以“拉黑”为戒、以守约为荣,手牵手走在文明之路上的坚定步伐。

从“怕被拉黑”到“以守约为傲”,九梅麓村用“拉黑约定”这一创新机制,既守住了乡风文明的底线,更激活了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约束、有温度、有活力”的新范式。(梁上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