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拉开了北京大学生的电影狂欢季。4月21日,在北京东城区鼓楼旁的时间博物馆里,专家学者、电影人、青年学子及媒体代表携手开启属于新时代电影艺术的青春盛宴。
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主题是“要有电影 要有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肖向荣说:“电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想要表达的是‘让电影之光照进生活’,鼓励更多青年人投身于光影世界之中。”
据介绍,今年的大学生电影节期间将举办多场精彩纷呈的比赛及展映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与技能的良好机会。其中,国际大学生原创影片推选作为大学生电影节的特色活动,将对大学生原创影片优秀作品在全国高校进行巡回展映,激励青年创作者。青年影人对谈环节“青春力量·当下与未来”将邀请本届大影节优秀入围作品的青年影人代表们,讲述创作故事,展望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
4月21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大学生在展板前合影留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摄
此外,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与视频网站合作,展映“光影青春”34部入选优秀国产影片中的部分作品,以及获得国际大学生原创影片推选荣誉的部分作品。
今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连续四年落地东城,依托“名城+名校”共建势能,再度开启“光影共生”探索征程。
肖向荣介绍,东城区与大影节是双向奔赴,“我们让中国电影走进社区,打通社区美育最后一公里;而东城区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美育实践平台,让年轻学者走进工作场景去感受实践,走入社区、百姓家里实现共创,形成了没有围墙的校地合作。”
东城区大力发展戏剧生态,重构城市文化空间。今年2月,《东城区进一步促进影视拍摄服务优化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四大维度20项措施,构筑起影视拍摄保障新架构,以影视服务为工作抓手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推动老城与影视的双向赋能。4月初,东城区发布《东城区加快推进区域剧场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表示,将联动打造“王府井戏剧谷”,以戏剧基因重塑商业地标,创新打造“隆福寺戏聚场”。
在开幕式上,东城区特别发布了《镜头里的东城》东城区影视拍摄推荐线路,从永定门的晨光到隆福寺的夜影,从胡同里的鸽哨到龙潭湖的涟漪,11条路线将串起东城的古今记忆。东城区以此向青年影人发出邀请,用镜头捕捉古都新韵,以青春视角续写东城故事。
“少年影人成长计划”签约仪式也在开幕式上同步举行。该计划由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共同发起,将通过优秀作品推选、创作指导、观影交流等形式,鼓励中小学生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进一步扩大大学生电影节对青少年群体的辐射范围,为中国电影大力培养未来的生力军。
作为中国电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学生电影节都会从大学生们的审美视点出发,推选优秀的国产影片。今年大学生电影节“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单元,共征集160余部国产影片,最终遴选出35部“光影青春”优秀入选影片,包括《幸运阁》《您的声音》《东四十条》等作品。影片将在东城区新影联金宝影城、东环影城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线下展映,并于大学生“青春之夜”荣誉盛典上揭晓“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等八项荣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