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21日讯(记者 黄修眉) 适用于科创板的交易方式——询价转让正式落地创业板。
近日,创业板公司安培龙披露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由华泰联合证券负责组织实施,安培龙因此成为创业板首家使用询价转让的企业。
业内认为,询价转让方式源于科创板,目前达到了其设计初衷——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冲击;同时也证明了这一方式的合理性——让股份定价更加科学和市场化。询价转让方式最终“源自科创板走向创业板”,是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的具体体现。
创业板首单股东询价转让
从安培龙披露的公告来看,此次拟询价转让的股东为宁波长盈粤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长盈粤富”),为安培龙第二大股东,总共持有安培龙首发前股份逾95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9.67%。此次拟转让股份总数逾98.4万股占安培龙总股本比例1%,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安培龙证券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长盈粤富是安培龙首发前战略投资者,已持有安培龙股份长达15年。长盈粤富出于自身资金需求需要减持安培龙股份,但其也愿意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股份减持,做到尽量减少对安培龙股价的冲击,并且配合安培龙进行市值管理。”
“对受让方来说,锁定期6个月期间,的确存在股价继续下跌的风险。但根据制度规定,受让方须是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因此受让方是具备相关风险意识的。”该证券部人士称,“认购方愿意承担这一风险,亦是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
从询价转让方式在创业板的落地来看,深交所于2023年8月4日就《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6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4年5月24日发布实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6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询价和配售方式转让股份》。
在这之前,仅有科创板公司股东适用上述两种特殊减持方式。
对于询价转让,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表示,“相较传统的集中竞价、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受让对象单一的减持方式,众多机构参与的询价转让,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股东可以在相对平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完成减持,避免了集中抛售可能引发的股价大幅波动。”
近300家科创板已适用
一直以来,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在助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交所于2020年7月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下称“《询价转让减持实施细则》”),并于2024年5月24日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询价转让和配售》。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自科创板2020年7月开始实施《询价转让减持实施细则》起截至2025年4月21日收盘,共有近300家科创板公司股东使用了询价转让,总成交金额近5000亿元。
其中,最早试水询价转让方式的是中微公司。作为科创板首批解禁规模最大的企业,2020年7月23日晚,中微公司披露首单股东询价转让,该公司共9名股东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中微公司2.66%的股份。而当晚仍有另外8家企业,选择了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常规减持路径。
彼时,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询价转让是证监会、上交所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框架体系下的又一重大创新,它通过更充分、更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衔接资金配置和股份减持需求,同时能大幅降低股份减持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中微公司发布科创板首单转让计划公告后,5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7.38%。与之相比,同批解禁并宣布减持的光峰科技5个交易日内跌幅达12.17%;沃尔德5个交易日内的跌幅为7.77%。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出让方来说,这一制度能尽量减少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对于受让方来说,询价转让制度通过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二次定价,使得定价更加科学和市场化。
不过,询价转让相比其他减持方式对市场的冲击较小,但仍可能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一定影响。
“询价转让为机构提供了投资新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不确定性风险,如:市场波动风险、估值偏差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但总的来说,询价转让方式是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