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情况看,中美两国这次交手还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随着事态不断升级,很多人都目光聚焦在了争夺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域——稀土



对于美国数次加征关税的行为,我们展开了积极的反制措施,其中一项就是限制我国的稀土出口。也许有人要问,美国贸易战的目的就是遏制我们的对外贸易,如今我们反倒自己减少出口,这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当然不是,与其他产品不同,美国对稀土资源向来是来者不拒,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如今我们的行动,相当于卡住了美国的脖子,任他们蹦哒得再高都无力反击了。



我们之所以有底气对阵美国,当然是手里握着王牌,而其中分量最重的一张,就是我们的稀土资源。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在这一领域,我们拥有着无可撼动的绝对优势。外媒甚至做出了更严重的预测,一旦中国的稀土断供,美国国防工业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稀土,竟然可以成为撬动美国命脉的撬棍呢?其实稀土并不单指一种矿产,而是17种重要工业元素的统称。因为在地球上含量稀少,提取难度极高,所以才被冠以了“稀土”的称号。



这些稀土是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现在最热门的智能汽车,国防军事工业等都离不开稀土。粗略估算,现代工业13个领域,超过40个行业都能看到稀土的身影。

所以,我们的限制出口禁令一出,一些国家就开始哭惨了。比如汽车行业根本离不开稀土,而欧洲的稀土库存量非常有限,中国一关闭出口的大门,欧洲的汽车行业就岌岌可危了。

据相关数据,他们现有的稀土量最多能维持6个月,超过了这个时间上限,该区域的汽车供应链很可能断裂。



为什么中国抖一抖,这些国家就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负面后果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全球9成的精炼稀土都是我们供应的,中国对美出口就达到了70%。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科技领先世界的美国,竟然会在稀土技术上受制于人。但事实就是这样,时至今日,美国都没有成熟的重稀土分离技术,而这些稀土恰恰是国防工业最关键的原材料。



比如他们最引以为傲的F-35战机,以及现在最先进的无人机,都离不开这些稀土原料。仅一架战机,就要用到800多斤的稀土,而一艘威力巨大的核潜艇,用量达到了4吨。

其实稀土这种原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美国的稀土资源也不少,但他们没有技术分离和提纯。相当于一个饥渴难耐的人手里没有打水的水桶,只能眼睁睁看着井里的水,却一滴也喝不到。



从2023年我国的限制出口政策出台后,拜登政府就已经在有意识地减少对华稀土进口,但我们的提取技术是经过几十年探索才掌握的,美国想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摆脱中国,完全是痴人说梦。

那么,中国是如何获得如今的稀土地位的呢?

我国的稀土工业从50年代就起步了,到了80年代的时候,国家深刻意识到稀土提取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有计划地对稀土工业进行全面布局。而彼时的美国尚未意识到稀土的战略意义,还放弃了本国的稀土发展,把加工提炼的活全让中国代劳。



最初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提炼技术,向外出售的都是未经提炼或粗加工的稀土原矿,因为这样,我们的稀土根本卖不上什么价格,只能被迫居于稀土生产环节的最底端。正是这样屈辱的遭遇,才让我们痛定思痛,下决心要掌握稀土提炼的核心技术。

那个时候我们面临着严酷的技术封锁,几乎无法从外界获取技术支持,研发之路举步维艰。前期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一直没有突破性的成果,一直到70年代,科学家徐光宪的出现,终于打破了这个僵局。



他放弃了国际上通用的提炼方法,另辟蹊径提出了“串级萃取”概念,这一革命性的变革,最终成就了我们稀土大国的地位。自此以后,中国的成品稀土大量出现,以其质优价廉占领了国际市场。加之独门独派的提取技术,其他国家想要分一杯羹也有心无力。

比如稀土磁铁领域,我们是唯一一个可以包揽从开采到产出所有环节的国家,而且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仅这一点就让很多国家望尘莫及。



纵观此次贸易战,美国企图拿中国立威这个打算一开始就错了,仅稀土一张王牌,就能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可以说踢到中国,他们是真的踢到钢板了。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 美媒承认:中国手里有张“王牌”,美国无力反击
澎湃新闻 "中国限制出口稀土技术,美西方在供应竞争中受阻"
观察者 科工力量:中国获得稀土冶炼提纯能力,是付出了代价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