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统一路上虽有阻力,但我们依然相信团圆的那一天。
最近看到一份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民调,说是92%的台湾民众不支持统一,这样的数字确实让人心头一紧。
作为一个普通大陆人,我并不想用“敌意”去看待这个结果,而是更多地感到一种复杂的无奈和沉思。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听父母、老师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统一是早晚的事。”但现实往往比理想要更复杂。
岛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媒体环境和社会氛围。
他们从课本上读到的是对大陆的曲解,从新闻里看到的是大陆被标签化的样子。比如,台湾曾经有人认为大陆吃不起茶叶蛋,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渐渐地,对大陆的印象就变成了一个抽象而负面的存在,“统一”自然成了让人抗拒的词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断告诫我们“另一边不友善”的社会中,想法自然也会随之被塑造。
并不是他们“生来反对统一”,而是被长期的引导所影响。
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的原罪,而是几十年来台湾当局政治操弄下的结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统一的人只占7.7%,确实是一个让人痛心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这个数字就简单地给整个台湾社会下结论,更不能因为他们暂时不理解我们,就否定两岸血脉相连的事实。
我更愿意相信,反对统一,并不代表他们反对亲情;恐惧大陆,也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仇恨我们。
只是,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过大陆。
他们没有看过西部山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了解高铁、数字支付、基础设施带来的便捷与现代化;他们不了解普通大陆人其实也就是想过好日子的平凡人,不想打仗,更不想看到家人流离失所。
很多台湾年轻人通过短视频、旅游、交流项目第一次“真实”接触大陆后,往往会惊讶于自己过去认知的偏差。
很多人会说:“原来大陆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但这些真实的接触仍然太少、太稀薄,还远远不够。
那么,面对92%不支持统一的民意,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普通人,我不希望看到两岸兵戎相见。因为如果解放军真的要登岛,代价一定会很大,伤亡不会小,双方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且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认同”的最好方式。统一不只是拿下岛屿,更是要赢得人心。
光靠武力可以达成“事实统一”,却难以实现“情感统一”。
大陆之所以强调“和平统一”,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出于理性和责任。
这份耐心,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2300万台湾同胞的尊重。但和平并不等于拖延,更不代表没有底线。如果“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勾结外部势力破坏和平,那大陆的回应也不会软弱退让。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更期盼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通过教育、文化、经贸、科技交流,让更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人真正了解大陆,愿意走近我们。
这是一场长期的心灵修复,也是民族认同的重新建立。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开放包容、不急躁、不主动挑衅,就能用时间、用善意去逐步化解隔阂。
哪怕这个过程需要10年、20年甚至一代人,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我们不只是为了今天的成果,更是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那份无法割舍的血脉情深。
两岸不是陌生人,而是一家人。
家人吵架可以,但不能分家;家人误解可以,但不能仇恨。
92%的反对声,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转机。只要我们还有希望,只要我们坚持真诚沟通,那团圆的那一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