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选择之后要承担多少代价?近些年来无论是高考、研考还是公考,都已经完美诠释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事实上,即便很多人知道跟风选择的后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是会选择跟风,不仅仅是明知故犯,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
当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困境,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困境,更是其背后数千万个家庭的困境,而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就成为毕业生们最头疼的时候,一方面是就业的困顿,另一份是亲戚们的轮番盘问,这些都让大学生们感到头疼不已。
为了应付这些热情的亲戚们,不少人把考公务员、考研究生搬出来当挡箭牌,而这两个回答之所以能成为万用的挡箭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少亲戚都觉得,考公、考研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考公,即便学生们不主动说,也会有不少亲戚长辈劝着你考公。
“还在劝你考公的人,没安好心”,北大女生说实话,数万网友赞同
可一名北大的女同学,主动晒出学生证,为的就是改变大学生关于就业的偏激观念,在她的视频中,一句“劝你考公的人,都是没安好心”,不仅打破了家长对于考公的刻板印象,也说出了数万网友的心里话。
看似离经叛道的一句话,却是针对当下就业局势中的一句“大实话”,在就业困境之中的大学生们,面对的选择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读研另一种就是考公,不同的选择却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竞争激烈难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留学成了不少亲戚口中的“捷径”,可在北大女同学的眼中,出国留学是最没有性价比的选择,除非你有能力在国外就业立足,否则按照当下留学生学历的认可度来看,出国留学除了浪费钱没有更多的意义。
其次就是被捧上神坛的“考公赛道”了,都知道公务员的待遇有多好,可考公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吗?北大女生说出的实话收获数万网友的赞同:还在劝你考公的人,都是没安好心,可以直接拉黑了!
北大女生之所以这样说,不仅否认公务员待遇的优势,而是从考公的实际难度出发的,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稍微好一些的岗位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人竞争,哪怕是地方偏僻、待遇一般的岗位,只要粘上了“体制内”这三个字,报考人数也能突破三位数。
考公就是现实版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些完全不了解考公局势的人,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劝你考公的话,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学生时代在全班50人的情况下都考不上班级第一的人,怎么可能在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之中成为那个第一名?
这显然不是努力能实现的,在你足够努力的情况下,还得看运气和天赋,少了任何一点都难以实现上岸的梦想,可偏偏不少大学生受到了这种考公热潮的影响,就业观念也变得偏激,竟然真的把考公当成了唯一的出路。
看似稳妥的考公选择,实则放弃了更多就业机会
种选择看似稳妥,实则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的认知盲区,这何尝不是信息差导致的就业认知误区呢?很多学生扎堆考公,却忽视了其他优质就业渠道,一个宿舍全员备考公务员的现象就足以说明:学生们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全面认识。
一些学生受到舆论的影响,看到985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怀疑自我,认为即便学历再高也是无用,不如拼尽全力考入体制内,殊不知985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说法多是以偏概全,而这样的选择也让他们在无形之中错失了太多的机会,
真正的问题不在学历,而在于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即使考上公务员也难以胜任工作。而忽略了个人能力的培养,把全部的赌注压在考公上,更是把就业的风险指数拉到了最大值。
除了公务员考试之外,央国企的招聘也是另一条不错的出路,这些企业不仅待遇优厚,工作环境也相对轻松,入职门槛比公务员考试要低得多。薪资待遇普遍在五六千起步,还有稳定的晋升空间。对想要兼顾工作稳定性和生活质量的毕业生来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校招正是进入央国企的黄金通道:大公司的校园招聘为应届生提供了优质岗位,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优于基层公务员,抓住校招机会,往往比投入大量时间备考公务员更有效率。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