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幕式
4月19日,《社会学研究》2025年度论坛在常州大学召开。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社会学研究》主编杨典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原副院长、《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主任李培林,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社会学研究》主编杨典主持开幕式
李培林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罕见的大变局,我国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社会学研究需要承担起新的使命。一是要更加关注重大社会变迁,坚守学术本位,深化理论反思,避免知识生产“程序化”“碎片化”“快餐化”,切实提升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二是直面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重构,拓展研究边界,推动方法创新,重新思考传统社会学理论框架和学科边界,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社会学研究的新路径、新方法。三是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共建自主知识体系,《社会学研究》作为专业顶刊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原副院长、《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主任李培林致开幕辞
徐守坤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常州大学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常州大学自1978年建校以来,一直重视社会服务,现已建成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形成了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将名人精神融入学校文化,为人才培养注入人文底蕴。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将继续支持文科建设,助力社会学研究与实践迈向更高水平,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为学校社会学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宝贵建议。
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致欢迎辞
致辞环节结束之后,陈光金研究员主持《社会学研究》2024 年度“十大好文章”的颁奖仪式,十位作者上台领奖并合影留念。
陈光金研究员主持颁奖仪式
“十大好文章”作者领奖合影
二、主旨发言
在主旨发言阶段,来自国内外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的社会学”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常州大学特聘教授宋林飞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已进入数智化阶段,技术创新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中国业已形成战略布局、政策支撑、技术突破、人机互动与共享普惠的五要素数智社会创新生态系统。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有助于推动中国数智社会创新生态的韧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宋林飞教授作主旨发言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雪光指出,自19世纪以来,社会演变呈现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个重要趋势,从“附近”到“想象的共同体”,再到如今的“虚拟社区”,社会现实的建构机制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数智时代,互联网和虚拟社区的兴起为社会建构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周雪光教授作主旨发言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教授郁建兴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社会治理的形态与模式。数字技术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双向塑造的关系,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需要从技术与社会共创的视角出发,追求从单向管理到双向互动、从实体空间到虚实共生的多元共治,实现更加高效、公平、自由、透明的治理。
郁建兴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梁玉成认为,我们正从传统的技术社会迈向全新的高技术社会,“气态社会”这一新型社会形态正在逐渐显现。虚拟现实成为人们的主要生存空间,而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变得松散。高技术社会的气态化趋势,对传统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我们探索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启示。
梁玉成教授作主旨发言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云松以“数智赋能中华文明研究”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文化测量、挖掘与传承保护方面的前沿探索,为文化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海量诗歌题材、分析职业声望百年变迁,以及构建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等创新方法,展现了数智技术在文化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陈云松教授作主旨发言
三、青年学者职业发展大家谈
4月19日下午,六位青年学者代表与《社会学研究》2024 年度“十大好文章”作者就学术生涯规划、研究选题、学术发表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三位博士研究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困惑,如求职时如何抉择更高平台与稳定岗位,以及定量研究是否易导致兴趣与研究连贯性之间的断裂,等等。在场嘉宾提醒青年学者不要盲目追逐热点,而应关注研究课题的长期生命力,坚持深入挖掘选定课题的潜力,同时强调了原创性和问题点的重要性。此外,三位已经在高校任教的青年学者代表探讨了中英文学术发表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投稿过程中调和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关系。在场嘉宾及期刊编辑代表建议带着问题意识阅读文献,结合微观与宏观视角,灵活应对不同研究课题背后的知识脉络差异。
青年学者职业发展大家谈
青年学者开展交流讨论
四、《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会议
4月20日上午,《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社会学研究》在推动社会学学术研究、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工作,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学术引领力等问题,在加强选题策划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会议还就如何更好地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社会学研究》创刊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和推进情况进行了讨论。
《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会议
编委会会议现场交流讨论
五、中英文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在随后的中英文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编辑部分别汇报了《社会学研究》和《中国社会学学刊》(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办刊情况,围绕办刊方向、发展战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与参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分享各自在期刊投稿和办刊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强调期刊在传播中国学术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指出,中文刊应进一步强化选题策划,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英文刊则需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打开全球视野、优化选题策划、加强编委会建设等方式,更好地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
中英文刊座谈会
《社会学研究》2025年度论坛合影留念
为期两天的会议在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和交流中结束。《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将认真学习总结会议内容,吸收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办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