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这是聂荣臻元帅50年后为平型关大捷的题词。



这一战,极大的打击了小鬼子的嚣张气焰,这一战,打破了小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战,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八路军115师根据上级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



1937年9月24日午夜24时,部队按时开进。为了隐蔽,各部选择了难走的崎岖小路。天不作美,大雨如注,狂风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动十分困难。全团上下衣服被淋得透湿不说,几乎都成了"泥人"。深秋,山区的夜晚已是很冷,指战员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因暴雨而导致接踵而至的是山体滑坡,引发罕见的山洪,奔腾的洪水,拦住了八路军官兵前进的道路,却没有拦住战士们抗战的决心。战士们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或者拽着马尾巴从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急流中淌过,向预定的埋伏阵地急行,经过一夜的风雨行军,115师还是按照预定时间赶到了伏击阵地并迅速构筑工事实施伪装。



小鬼子做梦都没想到,眼前的山坡上竟埋伏着一个师。林彪举起望远镜,看见几辆小鬼子军车,缓缓转过山道,他们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一点警觉和堤防,原来后面紧跟着大队人马,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马车和装甲车,至少有300多辆,炮车上炮都劈着炮衣。林彪看着小鬼子这阵势,才知道他们为什么有恃无恐,可就在这时,大路上的几十辆鬼子汽车突然停了下,只见十几个骑着战马的鬼子军官四周张望。他们并不是感到了什么,而是因为昨晚大雨,崎岖的山路泥泞难走,道路狭窄,其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鬼子军官正在检查路况。此时聂荣臻有些等不及了,想要提议林彪发起进攻,就在这时,部队收到消息称,小鬼子已经全部进入伏击圈。与此同时,鬼子中佐新庄淳好像有所警觉,突然大叫一声。



紧随着林彪一声令下,黑压压的手榴弹从天际划过,画出美丽的风景线,鬼子的三轮和汽车被炸翻好几十辆,堵在路中间,本就拥挤的山路一下直接被封死。几百辆车挤在一起,四面八方的冲锋号声和枪炮声,把嚣张得不可一世的小鬼子,直接打懵逼了。有的军官站在路中不知该指挥打哪边好了,有的小鬼子抱着机关枪漫无目的的朝天乱扫,直接被八路军击毙,小鬼子乱成一锅粥。



好一会,小鬼子军官才缓过神来,观察战场情况,发现了对面的一个高地非常重要,新庄淳愤怒的吼叫着,十几个军官向他这里聚拢,并指挥组成了战斗小组,打算抢占“老爷庙”高地,而这一幕恰好被居高临下指挥的林彪看在眼里。他下令686团团长李天佑带领战士一定要冲下公路,把敌人切成几段,并争夺老爷庙高地,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沟里!八路军战士钻进烟雾里,有的往前跑,有的往前爬,有的往前滚,当战士们冲上了公路后,便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只见枪托飞舞,马刀闪光,吼杀声、爆炸声,搅成一团。



经过半个小时的拼杀,敌人支持不住纷纷藏到汽车底下。此时,八路军的战士向敌人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然而,眼前的敌人不仅不懂中国话,而且还是一群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顽固派,八路军战士反被垂死的敌人杀伤了不少。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曾贤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身疲力尽之时,被五六名敌人团团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林彪看到这一幕,彻底愤怒了,他放下望远镜大喊起来,林彪不要俘虏,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响军号响起,震撼着整个平行关山坡上公路上,所有战士一起向鬼子猛冲过去。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声响了胜利的号角,这一战,115师歼灭小鬼子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大批辎重、粮食和日本罐头以及大量武器,重机枪、轻机枪、步枪、掷弹筒、指挥刀被排成一列又一列。

这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胜利,这次战斗也是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参战以来为"皇军辉煌的战史"屡创纪录而留下的一次惨败记录的一笔。这一战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