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去年开始的这是我们的责任
《大山里的家》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是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批林村益童乐园站点孩子们的心声,他们用最纯真的声音,唱出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乐园的热爱。希望通过这首歌,能够唤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让艺术和音乐的美好,走到每一座山岗、每一条河谷、每一个角落
2024年,高坡乡批林村益童乐园进一步推动儿童学习、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在这一年里,负责站点运营的执行机构贵阳市聚爱公益中心的老师和孩子们建立了第一个“高坡童笙·芦笙传习馆”,拍摄了一支帮助更多人认识高坡苗、认识芦笙的宣传片,编写了第一本芦笙学习读本。在高坡流传千年的苗族芦笙,第一次在孩子们的笔下化为了更宜传播的简谱。同年6月,孩子们第一次登上了火爆全网的贵阳路边音乐会。
这些了不起的创举,是高坡的孩子们怀抱着对家乡的热情、热爱发起的,他们不懂就问,不明白就请教,老师们也感动孩子们的认真,为孩子们找资源、找专业老师,让孩子们一步步靠近目标。
今年春天,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创作了一首原创歌曲(填词部分由孩子们共创完成),这是一首以孩子们的口吻写给这个陪伴他们长大的乐园的信,是孩子们给乐园的礼物。
更是「孩子们的心声」
这首歌的歌词是由社工老师孙哲带领孩子们共同创作的。每一句歌词,都是孩子们的心声。在创作的一开始,孩子们唱出了这样一句:“你会不会想起妈妈呀?” ,这句歌词一出,孙老师就红了眼眶。孩子们纯真的愿望是如此简单,这句歌词,道出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属于我们的使命。
这一切的可能,都要感谢
「公益伙伴的助力」
这首歌的乐曲部分来自公益伙伴音乐虫子工作室。当音乐虫子的老师们第一次来到高坡站点采风时,惊叹于孩子们的音乐天赋,也被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深深感染,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创作计划,帮助完成了作曲、编曲、录音、混音等工作。将孩子们演奏芦笙的部分乐段,巧妙地融入了歌曲中。
孩子们在音乐虫子工作室的专业录音棚里录制歌曲
贵阳学院音乐系和爱曦音乐工作室的老师也多次来到高坡益童乐园和孩子们一起练习、彩排。老师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专业的钢琴伴奏,还让孩子们体验了美声、民歌、通俗等不同的唱法。这些独特的融合,不仅让歌曲充满了民族特色,也让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创作这首歌,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一次自我表达的机会,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让他们“被看见”,同时也让他们看见更多可能性,是公益组织努力的方向。通过创作和演唱这首歌,孩子们将自己的思念、渴望和期待融入其中,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传递给更多的人。接下来这首歌将上传至各大音乐平台,让孩子们的声音传到更广大的世界!
创作这首歌只是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贵阳聚爱还将为这首歌拍摄 MV,并与公益伙伴合作,共同启动了儿童音乐剧公益项目。
“我们希望更加生动真实地展现孩子们的生活和创作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为保护儿童的公益行动开辟出一条新道路,通过可持续的方式让更多力量参与到儿童保护的事业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创造能让更多人参与的公益。”
一起欣赏孩子们创作的歌词
益童乐园 大山里的家
——山里娃写给公益人的一封信
词作者:(高坡益童乐园)王丹、王晨艳、王燕、罗志慧、王登尉、王超群、王仕平、王仕元、王惠灵、王慧、罗敏、王家丽、王家彤、王欣萍、唐平花、罗智欣
(聚爱公益)孙哲 周静
曲作者:600AudioStudio
花儿开在山下
每天跟她说说话:
你会不会想念妈妈呀?
乐园是我的家
吹着芦笙的娃娃
鸟儿伴我奔跑在阳光下
这里是有风的山
也有遍地的花
炊烟拥抱着我啊像一幅画
欢迎来大山的家
这里有璀璨的夏
这里有爱在发芽、善在开花
一个可以守望的、真心的回答
我们的家
这里有盛开的花
无论你走得多久、走了多远
都要携着爱出发
聚爱在天涯
牛儿摇着尾巴
小狗和我在玩耍
今天早晨又掉一颗牙
河里游着小鸭
又梦见相拥刹那
村口小树陪伴我 正在长大
清晨第一缕阳光
照进心事的房
梦啊就在田野的正前方
wu~wu~wu~大山的家
这里有我们的夏
这里的爱已发芽、善开繁花
一个可以守望的、真心的回答
我们的家
我在这慢慢长大
无论你走到了哪
爱很豁达
我陪着你 陪着爱
聚爱满天涯
壹基金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与发展、公益支持与创新三大领域,是5A级社会组织,连续十三年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度满分。感谢壹家人支持,欢迎壹家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