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殷殷嘱托,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奋力闯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近日,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连续化生产装置在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投产。这套装置能够捕集煤化工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既为传统产业“减负”,又为新兴产业“赋能”。
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慧君
这条产线每年可消纳1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200万棵树的(减碳)效果,而由二氧化碳转化成的聚氨酯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防水涂料、管材建材等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拥有安徽省最大的煤化工企业,近年来,园区深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领域,通过一系列“碳捕捉”、“碳利用”、“碳延伸”企业的落地,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的转化。“零碳”产业链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年降碳28万吨。
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副主任 魏平平
实现煤炭从燃料到高端材料的价值跃升是必由之路,我们将纵向做强“煤-化-材”主链,横向拓展新能源材料赛道,主体构建工业废弃物补链企业,跑出产业集群集聚“加速度”。
2024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1亿元,亩均规上工业经营收入达到321.8万元,获得安徽省省级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称号。在淮南,8个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都在布局自己的产业链,园区经济也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
淮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主任 陈涛
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了1000家,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居全省第二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46%,产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这一嘱托,为资源型城市淮南指明了转型方向。随着寿州千年古城出圈,武王墩考古带动研学热,今年初的热播剧《六姊妹》又让拍摄地九龙岗镇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新地标。今年春天,淮南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着力打造文旅+影视、文旅+美食等新业态新场景,努力构建覆盖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式。
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花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以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寿县古城、八公山等为重点的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全面释放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消费潜力,全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工业“转绿”,文旅“出圈”。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软实力+硬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路径逐步摆脱“黑白”色彩,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发展面貌。
淮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主任 陈涛
牢记嘱托,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4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以产业“新”欣向荣,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奋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信息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淮南发布(ID:huainanfabu)整理发布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淮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