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国家要给大学生发钱了!”这条新闻一夜刷屏,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欢呼“躺平也能领低保”,有人自嘲“十年寒窗终成低保户”,但真相真的如表面这般“魔幻”吗?



最近两办一纸文件,将符合条件的未就业毕业生纳入低保范围。乍一听,仿佛给“全职考公考研党”发了一张“合法啃老通行证”,但仔细看条款——只有“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特定群体才能申领,且每月几百块的补贴连奶茶自由都难以实现 。

更扎心的是,这份文件背后藏着一代人的生存困境: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1220万,而计划新增就业岗位仅1200万。

央企校招1730个岗位涌入120万份简历,某高校招聘会惊现“KTV公主”“洗碗工”岗位……当“天之骄子”和职校生抢饭碗,当“985文凭”沦为“低保资格券”,00后正经历着史上最残酷的就业冰河期。

为什么这代人会陷入“越努力越贬值”的循环?

其一便是全球化退潮。特朗普2.0时代,外贸订单锐减,1.12亿出口相关就业岗位摇摇欲坠,曾经吸纳无数大学生的外贸企业成批裁员 。

其二是AI抢滩登陆。ChatGPT写代码、AI画图师取代设计师,连体制内写材料的岗位都在被智能办公系统挤压。

其三是债务周期绞杀。全球印钞狂欢后债务泡沫破裂,企业利润缩水,裁员潮从地产蔓延到互联网,连大厂都爆出“招聘黑产”丑闻——好岗位早已被关系户内定。

更讽刺的是,这代人还遭遇了“人口结构双击”:大学扩招潮撞上新生儿断崖,一边是千万毕业生涌入市场,一边是消费需求萎缩导致岗位蒸发。

当“送外卖”成为211毕业生的保底选项,当“全职儿女”成为新型职业,社会的生存法则早已悄然改写。

面对“学历通胀”和“岗位缩水”,年轻人只剩两条路:

要么向下突破底线——和职校生抢流水线岗位,忍受“月薪2000包吃住”的待遇,在招聘会上对着“洗碗工”岗位投递简历;

要么向上赌命内卷——加入“全职考公大军”,用三年五载搏一个“月薪5000但稳定”的编制,把人生希望寄托在千分之一的录取率上。



而更隐蔽的危机正在发酵:高学历群体下沉挤压服务业,低端劳动力被迫“灵活就业”,全社会陷入“工作越找越差、薪水越谈越低”的恶性循环。

有网友苦笑:“以前以为考上大学能跨越阶层,现在才发现只是拿到了‘被时代抛弃延缓卡’。”

当“充分就业”成为历史名词,国家的“低保政策”更像是一剂止疼药,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真正的破局之道,还得依赖个体的“自救”。

比如及时拥抱新赛道。新能源材料、半导体芯片、生物医疗等战略领域急需硬核人才,用专业壁垒构筑竞争力;

再比如打造个人IP。运营公众号记录专业干货,既能赚腾讯流量收益 ,又能为简历镀金;

此外,也要抓住政策红利。目前,各地“510行动计划”发放就业补贴,创业可申领最高20万贷款 ,与其躺平领低保,不如借势翻身。

时代的巨轮从不怜悯蝼蚁,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诺亚方舟”。当“发钱”的喧嚣散去,真正能拯救我们的,永远是看清现实后的主动突围——毕竟,低保能兜住生存的底,却兜不住人生的可能性。



从前以为大学文凭是敲门砖,如今才发现它是‘社会绞肉机’的入场券。但无论如何,请记住:在冰河期里,能破冰前行的,从来不是等待救援的人,而是把自己活成破冰船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