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孝义市公安局新义派出所的一隅,有这样一间特殊的工作室——永安人民调解室。这里没有高悬的法槌,却始终跳动着为民解忧的热忱;没有威严的审判席,却搭建起邻里共情的桥梁。配备专业调解员、标准化办公设备与独立调解空间的它,如同一座“矛盾过滤器”,将家长里短的“千千结”化作社区和谐的“连心锁”。永安人民调解室聚焦为民服务,通过三项举措促和谐:
一、调解纠纷的情与理:暖情化冰 巧解千千结
近期,辖区内某校两小学生在篮球场发生意外碰撞,两家长争执月余,上诉至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数次报警对峙。调解员孙大姐和王老师主动介入,先以“上门看望孩子和补课”为由拉近距离,再带着双方家长到医院了解被撞孩子的身体检查情况,倾听医生专家意见,用亲情、数据和专家建议打破了“公说公有理”的僵局。而后调解员又通过讲解所涉法律条款等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促成双方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双方家长同意握手言和,一场剑拔弩张的“拉锯战”终成朋友的“和解曲”,为这次纠纷调解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新义派出所永安调解室自今年三月份运行以来,成功调解纠纷案例十余起,专业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筑牢了基层治理防线。
二、调解员的“三重角色”:用温度捂热法理
在这里,每位调解员都是行走的“矛盾灭火器”——
做倾听者:不急于判对错,先给情绪一个出口。面对哭哭啼啼的当事人,递上一杯热茶;听着激烈的争吵,用“您说得有道理”接住怨气,让“气鼓鼓”变成“慢慢说”。
做解铃人:既懂家长里短的“情”,又熟法律法规的“理”。调解中常说:“咱们先讲讲人情,再看看法条,总能找到都过得去的坎儿。”
做连心桥: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帮双方找到“最大公约数”。小到楼上漏水楼下遭殃,大到企业用工纠纷,他们总能用“换位思考法”“案例引导法”,让对立者坐下来,让僵局变转机。
三、调解室的“大能量”:微处见真章 和谐固根基
这间不足20平米的调解室,承载着基层治理的大担当:
- 化矛盾于萌芽:今年三月份以来,共调解纠纷十余起,成功率达98%,90%的矛盾化解在派出所层面,未升级为治安案件。
- 暖民心于细节:设立“随手记”台账,记录每个纠纷的“关键堵点”;开通“24小时接访”通道,让当事人的“怒气”、“怨气”有“发泄口”;建立回访清单,让调解案例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调解室的灯光常亮如星。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磨嘴皮”、“跑断腿”,但正是这份“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的执着,让法理与情理在方寸之间共生共融。(任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