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春色映北疆,通达辽阔引贤才。连日来,通辽市以“滚烫”的引才热情奔赴全国各地重点高校,开展大规模人才引进专场招聘和宣传推介活动,为推动通辽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
“三路齐发”:绘制人才引进“坐标图”
继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后,为进一步扩大通辽市人才政策辐射面、提升影响力,特组建三支引才小分队,以“分路推进、精准对接”为策略,带着223个优质岗位、307个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计划,分别深入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围绕经济管理、交通工程、能源动力、数理化工、生物科学等优势学科,靶向对接高校专业人才,精准挖掘适配城市发展需求的优质人力资源。
一名山东籍应届毕业生孙洁琳本硕均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相关专业,她看好通辽发展前景,早早选定岗位并完成网上报名。“今天通辽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正好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人才政策。”孙洁琳言语间满是对加入通辽发展的信心与憧憬。
“校地联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从中央民族大学到吉林大学,再到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通辽市持续深耕校地合作“责任田”,以高校为引才“枢纽站”,构建多层次人才对接网络,让校地合作成为汇聚智慧、赋能发展的强劲引擎。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刘越老师介绍,去年“名校学子通辽行”活动成效显著,7名南开学子参与暑期实践,深入通辽基层调研民情、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当地,收获了充实而珍贵的实践体验。通辽市坚持高标准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与十余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吸引名校学子感知通辽魅力,助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所需。
“全链服务”:构建人才成长“生态圈”
通辽市正在着力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针对刚性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不仅按照人才类别兑现高额的一次性安置费,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方面也将分类给予协调解决,“一揽子”优惠政策化解人才后顾之忧。
同时,通辽市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下一步将组织新引进人才岗前培训,助力人才明晰方向、找准定位,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青年干部“搭台阶、铺路子”,厚植青年人才成长“沃土”。
“草原之约”:续写人才发展“春日诗”
从2014年首开区外引才先河,到如今形成全国多地日渐壮大的“朋友圈”,通辽市的引才之路越走越宽。在中央民族大学专场,一位毕业生的话令人动容:“曾经我们向往外面的世界,现在通辽让我们看到了回家的理由。”
“今年是通辽市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暑期实习实践活动的第八个年头,我们诚挚欢迎五湖四海的英才贤能,在水草丰美的季节来赴一场草原之约。”通辽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品华真诚地向高校学子发出邀请。
这场春天里的“引才接力赛”,不仅为通辽带来急需的建设者,更传递出一座城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鲜明态度。通辽市正以人才为强大引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北疆通辽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书写新时代发展的壮丽篇章。(丁琪、李莉)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