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不虚度此生,一定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人生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进而最值得争取和必须牺牲的,又是什么。
事实上,任何事业成功,除了禀赋和运气,除了努力与贵人,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对于所追求目标的清晰程度,与聚焦程度,进而所呈现的执着与取舍。能舍多少,且舍旁人所不能舍,往往就能成多少,且成旁人所不能成。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辛国奇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莱克电气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1977年,历经“十年动乱”之后,高考重新恢复。由此,亿万学子的命运得以改变,有追求的人生得以开启。
1978年8月的一天,青年倪祖根(莱克电气董事长)江苏太仓的家里,一封来自安徽省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飘然而至。那可是一个上大学好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倪家娃”能一举考中,一家人当然喜不自胜,街坊四邻也无不称赞。随即,这份比金子还珍贵的录取通知书便鸿雁飞书给了远在安徽六安军营的倪祖根。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始料未及。这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滔滔淮河水畔,巍巍大别山下,红旗猎猎,军歌嘹亮,一片雄心壮志与铁血丹心。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1974年冬,18岁的倪祖根在大别山深处的安徽六安应征入伍,开始了他13年的军旅生涯。由于所在部队负责电力及暖通设施等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倪祖根平时除了操练和劳动之外,还有一份“差事”,便是对电力设备进行保养及维护。在此契机下,他对电气设备和技术有了初步接触。
入伍一年后,“战士”倪祖根终于有了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他被派去了大别山中的响洪甸水库水电站,参加专业技能学习。响洪甸水库是新中国治理淮河水患的重点工程之一。立足于此,倪祖根领略了水库的壮阔,也目睹了大坝的恢宏,却独独对水电站里“铁疙瘩”一样不起眼的发电机组,产生了难以言状的浓浓兴趣。
在响洪甸,他跑遍了发电站的每一个角落,如饥似渴地观察着、探究着,甚至一天听不到发电机的声音感觉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半年时间里,一颗电机梦的种子,在倪祖根心中悄然生根。
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倪祖根开始涉猎电机理论基础、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直到1977年,中断了长达十年的全国高考正式恢复。1978年的5月1日,倪祖根所在的部队接到通知,军人也可以参加高考!这正是倪祖根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电机知识的绝好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然而,从5月接到报考通知到7月6日考试,才剩下只有短短两个月的复习时间!要知道,早在1972年倪祖根就已经高中毕业了……6年时间过去了,很多知识再重新捡起来谈何容易,就连当时的高中课本都不知其踪了。
两手空空,从何学起?
就在一筹莫展时,倪祖根突然想到他有个同学在读大学,于是赶紧拜托这位同学给了他几本书,这才有了所谓的复习资料。之后经过两个月实打实“争分夺秒”的抓狂复习,倪祖根就直奔高考考场。
1个月后,高考发榜。倪祖根“急就章”下的成绩,竟高出了录取分数线10分!进而首先被部队系统的洛阳外国语学院招生办负责人看中,只要他填报洛阳外国语学院的志愿,就可以录取——两个月的汗水果然没有白流!
但是,可但是,居然这两个月的汗水还就是白流了!——由于不喜欢纯语言专业,倪祖根竟然放弃了这次进外国语学院的机会!倪祖根疯了吗?不,全国统一招录还有一次机会。
这一次,倪祖根又被安徽省农学院录取。但依然与倪祖根的志愿不符,农业科学不是他魂牵梦萦的专业。于是,倪祖根又一次放弃了入学机会!
在高考圣殿上一而再主动放弃,在常人看来倪祖根确实是“疯了”。要知道,那一年,全国有610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只录取了40万人,录取率还不到7%!而当时整个大别山部队100多人参加了考试,也才只上榜了2人,倪祖根占其一。
可是高考恢复之后,像倪祖根这样一而再地果断放弃的,恐怕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人了。何况,当时他尚未“提干”,如果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退伍后也只能再次回到老家——务农。而且,当年这属于“不服从组织分配”,一旦放弃便没有了再参加高考的可能,后果很严重。
这些利害,倪祖根不是不知道,也都分析过。但他却坦率又倔强地说:“大学专业和爱好不一致的话,对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不是我喜欢的专业,我就不去。”
好在,转过年来中央广播大学(今国家开放大学)开学,倪祖根这才得以报考心心念念的电机与自动化控制专业。之后通过自学考试以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终于圆了自己的高校专业梦。
有舍才有得。有了当年那“两舍”,才有了后来在电机领域大放异彩的倪祖根,和在小家电行业名冠中西的莱克。
故事的哲理:
一个人要想不虚度此生,一定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人生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进而最值得争取和必须牺牲的,又是什么。
事实上,任何事业成功,除了禀赋和运气,除了努力与贵人,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对于所追求目标的清晰程度,与聚焦程度,进而所呈现的执着与取舍。能舍多少,且舍旁人所不能舍,往往就能成多少,且成旁人所不能成。(杨光)